老修道,你沒看這是什麼木棒。
我讓郅華先拍了照,然後將木棒挖出來,是一隻鐵銑。
看到鐵銑,我說,這就對了。大家不知道什麼對了,我告訴大家,在1967年,有一群紅衛兵在此掘墓,後來葬身在黑風暴中,大家一定要仔細尋找,不要破壞了原物。
聽說有紅衛兵埋在這裏,經過了那個年代的人尋找著回憶,沒經過那個年代的人尋找著好奇。大家一時間幹勁倍增,在這片褐黃色的沙土裏,一點點向下挖著。
又是老修第一個發現,他叫了一聲,有了。
大家停下工作,過去一看,果然,土中露出了黃綠色的衣服。
我讓郅華拍了照標示了方位,把老彭叫來,我們倆一點點地把土層扒開,用小刷子慢慢地清理著旁邊的泥土。老修見此,道,看你們這麼挖,和在山上挖人差不多。老彭嗆他一句,道,你以為是你家挖果樹呢,三鍬兩鍬就挖出來?這就是考古。
老彭對幹屍有著特殊的偏愛,前麵說過,老彭收藏了很多具幹屍,夢想著將來辦一個幹屍博物館。他一邊挖,一邊又有了新的想法,道,如果像花子金說的,來了一卡車紅衛兵,那少說也得有二三十名,這裏土壤幹燥,一定能保存完好,將來都挖出來,在這裏搞一個紅衛兵博物館,也是一景兒。
我說那你就好好挖吧,現在你說啥,道爾基書記都會全力支持你的。
四個多小時的挖掘,整個人被挖出來了,確實是紅衛兵,還是一個女孩子,梳著短發,頭上戴著軍帽,胳膊上戴著“紅衛兵”袖章,一點沒有腐爛,隻是有些縮水……從她死前姿勢看,當時麵對著天昏地暗的黑風暴,她無處可藏可躲,雙手抱著頭,趴在地上,直到泥沙將她全部埋沒,讓她懷著一腔革命熱情,帶著沒有捍衛完的革命遺憾,離開了革命人世……
好,太好了。看到這具幹屍,老彭十分激動。我知道他不是說紅衛兵死得好,而是說屍體保存得完好。
老彭讓鏟車開來,把這具幹屍放到鏟車上,又讓民工們把從幹屍體旁邊挖的土也一並裝到鏟車上,把她運到我們用來保存文物搭建的大帳篷裏。老彭之所以讓把土一起運走,他要在帳篷裏再用這些土把幹屍埋上,一是避免風化,另外,幹屍附近的土綜合了屍體上的細菌,和屍體同一了,如果是新土,可能會有新的細菌造成對屍體的侵襲,導致破壞作用。
回到帳篷裏,我給道爾基打了電話,彙報了我們的初步收獲,也說了老彭的想法,道爾基聽了很高興,道,紅衛兵,雖然在我們的曆史長河上還很近,但那是一個特殊的曆史年代,搞一個博物館,很好,也是一景。你們就搞吧,我全力支持。
我讓他馬上派一輛冷凍車來,以利於屍體的長期保存。
道爾基滿口答應。
幾天來,我們從幾個區同時挖掘,在1967年的土層中共掘出十七具紅衛兵的幹屍,這些紅衛兵,本來還是一些孩子,都在十五六歲之間,卻被社會推入到一場殘酷的政治鬥爭之中,看了不由讓人欷歔。除了這些紅衛兵的幹屍外,我們還發現了他們攜帶的一些遺物,最多的就是毛主席語錄,有的把語錄裝在隨身背的黃色挎包裏,有的裝在衣服兜中,有的還被雙手抱著,展示了在風暴來臨的那一刻,還有人想用毛澤東思想戰勝這場突如其來的風暴……這些,都被郅華拍了照,以便真的建紅衛兵博物館時,展示他們死去的那一瞬間。遺物中,除了毛主席語錄和大量的毛主席像章,我們還在兩個背著挎包的孩子包裏,找到一塊玉米麵大餅子和一個雞蛋,此外,一無所有……想一想,那個年代的孩子活得也算自由,隻要戴一個紅衛兵袖套,不用身份證也不用人民幣,就可以周遊全國,願意到哪兒革命就去哪兒革命……當然,他們也沒有想到會死,如果身上真帶一個什麼憑證,我們還可以幫助他們找到家鄉,讓他們認祖歸宗。
這些幹屍我都交給了老彭,讓他妥善保管。
老彭麵對幹屍,如獲至寶。幾天來,他一直待在那座大帳篷中,測量著濕度與溫度,分門別類的用土封藏好,生怕有一點損失。
挖完了1967年的土層,我們的進度又加快了。有近那麼十幾年的時間,這裏一直風平浪靜,沒有大的風暴,土層也較薄。我們的進展很順利。
但就在挖到1942年那個土層時,那天發生了一件大事,我們把鬼挖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