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國是一個邊陲小國,境內多大山,河泊,人煙稀少,因此充斥著附近各國流竄的賊寇,逢年過節下山擄掠一番,燕地子民為抵禦流寇無論男女老少皆健體習武,民風無比彪悍。
在燕國與趙國的邊界,有一座莊子,喚作臥龍莊,背靠蒼茫群山,是故成為周圍流寇的重要劫掠目標,好在臥龍莊三十年前出了個大商賈,喚作白善財,白善財靠著靈活的腦袋和能吃苦的性子硬是在這窮鄉僻廊開辟出一條商道,臥龍莊日漸繁榮,商道的名聲也日益顯赫,各路富商過路時皆會帶上眾多護衛好手,一般的流寇對臥龍莊也隻能徒然興歎,歪腦筋卻是萬萬不敢有的。
白善財在臥龍莊的地位水漲船高,加之其為人大方,平日裏對鄉鄰多有幫襯,白大善人的名稱逐漸在四裏八鄉響徹,隨著年歲漸長,白善財的一個問題開始成為了整個臥龍村關注的焦點。
白善財,年近六十,妻妾成群,還是沒有給他誕下一兒半女!
這可讓他發了愁,老白家雖說三代單傳,但都是早早便有了子嗣,到了他白大善人這一代,卻是一個女娃也生不出來。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眼看自己的年紀一天天大起來,小妾一個接一個地娶進門,那些婆娘的肚子卻是連個響動也沒有,白善財雖然不願承認,心裏也明白問題出在了自己的身上。
家財萬貫,光宗耀祖,卻是要在自己身上斷了老白家的香火,不得不說可謂是無比諷刺。
求醫問藥,占卜算卦,隻要聽聞哪裏的神靈對生兒子有幫助,白善財立刻就會風塵仆仆帶著一眾妻妾趕過去,要不是擔心冒犯了神靈,惹得神靈降怒,白善財怕是會將周圍的神廟全給搬回了臥龍莊。
一轉眼,白善財已經六十四歲,隨著年歲的增大,白善財對於生兒子這件事開始變得有心無力,他已經三年沒有再娶新的小妾進門了,望著周圍的鶯鶯燕燕,白善財頓生惆悵,直覺得接下來的生活失去了方向。
也正是這一年,白善財機緣巧合之下救濟了一個遊方道人,那道人聽聞白善財的遭遇後,贈與了白善財一本經書,據稱是祖上一個大德賢醫所著,對於生兒育女極為有幫助,白善財將信將疑地翻看了一眼經書,才發現其中記載了滿滿的一本合歡之術,其中對於容易生兒子的女子體段樣貌有著詳細的分析。
逐一分析之下,自己身邊的枕邊人竟是一個完全符合的也沒有,白善財一拍大腿,恍然大悟,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當即張羅著尋找著符合經書記載的年輕女子,順帶贈給了道人千兩黃金。
道人起初再三推辭不收,白善財更加覺得遇到了世外高人,盛情邀請道人在府內常住,每日好酒好菜招待,這年春節,白府新過門了一位夫人,這也是白府的第三十個小妾,白府張燈結彩,銅鼓宣羅,也正是在這一晚,那遊方道人飄然而去,順帶不為人知地卷走了白府內無數珍貴寶物。
人人都道白善財著了道,甚至有些不軌的親戚開始盤算起了白善財百年後的家產,一個破天荒的消息卻是讓眾人驚碎了一地的下巴。
時年六十五的白善財老樹開花,新過門的夫人不久之後就有了身孕。這消息在臥龍莊炸開了鍋,白善財恢複了整天笑眯眯的樣子,腿腳也變得利落了,每天樂嗬地在莊內逛著,碰到有人對他說聲早生貴子,心情一好賞個銀錠子更是什麼不稀罕的事。
白善財的孩子在眾人的關注下足足待了一年才出生,大胖小子生下來九斤九兩,可說是個異類,出生時更是把他娘折騰的夠嗆,好在平安出生,落地時的哭啼聲同白善財的大笑聲交相輝映,場麵一度十分喜感。
白大善人給孩子起了一個極為空靈的名字,喚作白羽,孩子的成長也的確極為順利,七月行走,一歲能言,眉眼更是像極了他那美貌的娘親,唇紅齒白,加之口齒伶俐,惹得白府上下都對這獨苗極為疼愛,簡直當成了上天恩賜的寶貝,唯一可惜的是,白羽的娘親因為生他時落下了病根,在白羽三歲那年便撒手人寰。
白駒過隙,春去秋來,這一年,白羽已經十五歲了。
“少爺,少爺,使不得啊!”
“羽兒,聽姨娘的話,快放手”
“快去請老爺!”
白府大院內,修得大氣不凡的庭院內,一個身著華服的少年此刻抱著庭院內一根一丈長短,成人大腿粗細的石柱,雙臂肌肉如同虯龍般隆起,氣沉丹田,原本俊俏的臉龐漲得通紅,看那陣勢竟是要將這石柱連根拔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