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綠手環:送禮 第二節 關於送禮方式
首先要明白,為什麼送禮。
中國人講究禮尚往來,這“往來”的不是別的,大多是“人情”上的補償。無論是托人辦事,還是維護關係,最終都要落在一個“情”字上。
既然了解了“禮”是圍繞“情”轉的,那麼隻要牢記這個本質上的要素,然後在“情”字上大做文章,定能讓你事半功倍。
也許你要問,如何在“情”字上做文章呢?其實不難。
所謂做文章就是編故事,為你的禮品做精神包裝。所謂“禮輕情意重”,這份情誼也便在於此。
程暘
送禮其實送的是故事。一般我送禮的人都挺有錢的,可能比我掙的還多呢,可是我送的就是很小的東西,對方都挺喜歡的。為什麼呢?因為首先我知道對方喜歡什麼東西,然後我送的東西都很有故事。我會跟對方說我這個東西是從哪裏弄來的,這個東西可不好弄,還給對方講這個東西背後還有什麼樣的故事。
送東西就好像賣產品一樣,看你怎麼包裝,注重精神方麵的包裝,有時候破東西包裝好了也能變成好東西。這樣就會讓人感到你送的不是禮品,是個樂趣。
學會了精神包裝,接下來就是選擇途徑了。
如果是交情不深或者初次送禮,最好選擇當麵送禮的方式,這樣的方式感情表達更真實,也讓人感覺更加誠懇。
如果是維持的關係,那麼快遞送禮是個很不錯的選擇。
在大學期間,我有兩位恩師對我幫助很大,影響很大,畢業之後,每年中秋節,我都會快遞月餅送到這兩位老師的家中,以表達感恩之心。
當然,在現實情況下,我們還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你送過禮去,而對方並不接受。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先做自我反省——是不是你送錯了。
程暘
在送禮這個問題上,如果人家不要,那一般有兩種可能:
一種是對方跟你關係特別不好,覺得接受你的禮物都是一種侮辱;一種是你送的不對。像你要送人家兩萬塊錢,那肯定不會要的,那就成了行賄受賄了。
如果你與被送禮者的關係還不是很親近,那麼不要盲目地送大禮、送貴重物品,這樣的禮品送出去,尤其是在官場中,難免有行賄受賄之嫌,人家定然不要。如果你非要送個大禮給對方,那麼就要看場合、看時機,找那些道理上、宏觀上,旁觀者都說不出什麼,而且是理應如此的時機送出大禮。
如果機會對你來說不是很好,或者還不夠,你卻等不及就要送禮,而你跟對方的交情不深,又怕他拒絕你的禮物,那麼就要在言談上下功夫了。
敬酒時我們有敬酒語,送禮時也要有“送禮語”。
在這裏,我將“送禮語”歸納為以下三種形式:
一、“借花獻佛”式
你一定會發現,如果你特意買一件東西送給對方,人家往往會拒絕,目的性過強,接納一方也會不舒服。那麼不如我們就“借花獻佛”,減輕對方的心理負擔。如果是自己買的,可以說是朋友送的或者老家親戚帶來的;如果是吃的東西、煙酒等物,可以說是大家一起來分享,一同品嚐。
你不要擔心“借花獻佛”就抹去了你的光彩,其實誰都知道東西是你買的,這不過是一個善意的謊言,一個為對方減少心理壓力的借口罷了。
二、“曲線救國”式
在春節給壓歲錢的時候,我們經常能看到,有的家長可能是覺得孩子大了或者種種其他原因而不願意收他人給的壓歲錢。這時候,出錢者往往會說這樣一句話——“這錢是給孩子的,又不是給你的”。這句話往往能夠起到“藥到病除”
的功效。
同理,你不如也將這種方式運用到送禮當中去。你買的禮物不是給直接接收者的,是給他老婆的、給他家老爺子的、給他兒子的等,總之就不是給他的。
這樣的方法,不僅對讓對方接受你的禮物起到幫助,同時你還關心了對方的家庭。如果你送的東西又恰巧是其家人所需,那就大大給你加分了。
三、“有禮有據”式
請對方幫你辦事,很多時候人家也需要上下打點,不如就以這為名,打著類似“辦事經費”的旗號讓對方接納你的禮物——“您肯幫忙就很滿足了,怎麼還能讓您花錢呢”。如此,禮物成功送出。
掌握了選擇禮品的要領、送禮的方式,配上恰當的送禮時機,定能讓你的送禮成功率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