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分崩離析
-
回眸千年興亡事,晨鍾聲聲盼太平。
-
天柱山縹緲峰上雲霧繚繞,一位須發皆白的老者端坐在山洞中正閉目打坐。
突然,從雲霧中飛來一隻白鶴,落到對麵山峰上的鬆樹下。白鶴撲了撲翅膀,仰天發出一聲長鳴,驚得老者微微睜開雙目。
“師尊,您還活著?”旁邊一位青衣小道士驚奇地說。
“廢話!”
小道士嚇得一吐舌頭,輕聲說:“師尊,您今年都一百五十多歲了,剛才一動不動,我還以為……”
“以為我死了,是不是?”
“我今年才十八歲,你比我爺爺還大一百歲呢。”小道士說。
“最近,山下可有什麼趣事?”白發老者朗聲問道。
“哪還有什麼趣事呀?那些事你老都聽膩了。”小道士為難地說。
“新鮮事,有嗎?”
“有,最近有位史官寫了一本書。”小道士飛快地說。
“史書!有點兒意思,說說看。”
“那本書叫《三國誌》,是一個叫陳壽的史官寫的。”小道士輕聲道。
“《三國誌》中寫老夫了嗎?”老者一臉平靜地問。
“沒有。”小道士降低聲調說。
“蠢材!連老夫都不知道,這些史官真是白活!”老者嘴唇翕動著說。
“您老的事跡,那些史官根本就不知道,他們還太小。”小道士安慰道。
“也是。”
“《三國誌》一開始寫的是曹操。”小道士說。
“那個曹阿瞞呐,老夫見過,還想收他為徒呢。隻可惜他放不下,他不如司馬懿想得開,司馬小徒肯定被寫進史書中了吧?”老者緩緩站起身說。
“也沒有。”
“為什麼?”老者略顯吃驚地問。
“如今是司馬氏的天下,那些文人膽小,都沒敢寫司馬懿的大名,何況是紀事了。他們怕一言不慎,腦袋就被人給哢嚓了。”小道士邊說邊用手勢比劃了一下。
“這些史官哪,命都不好。”
“請問師尊,您幹過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我好叫那個陳壽寫進史書中。”小道士討好地說。
“嗬…嗬…,乖徒兒,哄師傅玩呢。”老者朗聲笑道說。
“不敢,那個陳壽正四下收集史料,告訴他一聲就成。”小道士輕聲說。
老者抬頭望了望山洞外的雲霧,神色悠悠地說:“那是漢朝的事了,那時老夫年輕氣盛,沒幹別的,就是放了把火燒了皇宮,大火燒了十天十夜才熄滅。”
“火燒皇宮?!那比荊軻刺秦王也差不多了,理當被寫進史書。”小道士哄著老者說。
“那時太年輕,真不該呀!”老者感慨地說。
“師尊,你為何要去燒皇宮呢?”小道士好奇地問。
“說來話長了,那是咱道家的事。我師傅有三個徒弟,於吉,張角還有我。那年,我師兄張角出了大事……”老者一邊說,一邊目光深遠地朝山洞外望去。
……………
東漢元嘉二年,公曆152年,夏,河北钜鹿郡。
日頭已經偏西,可天還是悶熱難耐。
張角蹲在樹陰下用柴刀狠砍了幾下草地,氣呼呼地說:“連個小小的裏魁都當不上,我真他媽是個廢物!”
“哥,亭長看不上咱家,不能怪你。”張寶安慰說。
“家裏花錢供我讀書,又出資讓我習武,可回回不招人待見,丟人呐!”張角又砍了幾下地麵說,“哥就是個廢物,是個飯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