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序
我們如何健康優質地生活
健康長壽是人類永恒的追求,從秦始皇求仙,到晉人煉丹製藥等,其間雖走了不少彎路,卻阻止不了人類對延年益壽的強烈渴望。“養生”一詞,始見於道家的《莊子》內篇。簡單地說,養,即保養、調養、補養的意思;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的意思。綜合其意,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
中國的傳統養生學有著悠久的曆史,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的中醫學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中就全麵地總結了先秦時期的養生經驗和養生觀點,為我國傳統中醫和養生學發展奠定了基礎。隨著精神生活的日益豐富和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健康定位不再局限於吃飽穿暖,更渴望能夠獲得優質的生活。但是怎樣才能達到健康長壽呢?這就需要我們掌握一套生存秘訣——科學的養生之道。
古代傳統養生流派較多,但各有所長,主要有精神、動形、固精、調氣、食養、藥餌等六大學派。中國傳統養生,基本概括了幾千年來醫療、食療、民俗、宗教、武術等文化方麵的養生理論,以及食養、藥養、針灸、按摩、氣功等豐富多樣的養生技術。傳統養生強調人與自然界的和諧統一,認為人應順應自然環境、四時氣候的變化,主動調整自我,保持與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它除了需要和諧的自然環境,還依靠良好的人文環境,古今養生談論最多的就是精神調養,人生活於自然界中,形神難免受到時令、水土、家居、社交等種種環境因素的影響。調節情誌是養生保健的重要環節,古人雲“欲養形,先調神”,如是才益於身心的健康長壽。
現在,人類已經發展到高度文明階段,人們有力量主宰自己的未來。現代人嚐試用科學來解讀古代養生學,就是為了全人類探索如何維持生命活動的最佳狀態。養生除了要順應自然、積極做好各種科學的預防,還應采取起居有常、勞逸結合、動靜相宜等一係列養生措施。從而預防各種威脅身心健康的疾病,以緩解都市亞健康。
養生貫穿於人的一生,人生中,有很多種因素都能影響生命的最終壽限。科學的養生實踐證明,盲目護養也會使身體受損。縱覽市場上種類龐雜的養生學書籍,卻沒有一部堪稱完備的醫典能夠真正概括養生保健的實質。
當麵對各大小書店堆積的養生書籍時,您是否會感覺到難以選擇?而對於同一種症狀的五花八門的對治方法,又會不會讓您感覺頭暈腦漲?那麼,您是否希望看到科學係統的養生學範本?《圖解中國養生術》,正是考慮到您在日常養生中的種種焦慮和疑惑,傾心地編輯彙總了古代儒、釋、道、醫、易及諸子百家的養生精粹,兼收並蓄地將中國主要養生術全程收錄,力求使讀者在增長知識之餘,養成良好的養生保健習慣。本書采用新穎的現代圖解手法,生動傳神的手繪插圖、簡潔明了的圖表,結合明白曉暢的文字講解,將文字與圖畫、圖表等視覺元素綜合,組成一個完整而有機的內容體係,力求讓您在輕鬆閱讀的同時,快速地掌握養生的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