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主要是占筮活動的資料記載。自周代開始,就設有“太卜”一職,而他的職責就是依據“三易”,掌管占卜。“易”作為一種占筮活動,本身便是巫術的一種,與醫自然是同源的。巫師是溝通天地人神的使者,他們的關注對象必然是天地宇宙的結構和運動變化規律,人類的生老病死以及人神交通的儀式、規則和語言。這樣的關注和相關的活動促成了早期易學知識的積累,如:天文曆算、占星望氣、龜卜筮占、占夢、房中、導引等。顯然,這些由巫術活動積累所得的知識就是易學的最初源頭。
849. 為什麼說伏羲不僅創立了八卦,而且也是養生之祖?
中國傳統養生學的萌生,始於商周時期,甚至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龍馬負圖、伏羲觀象畫卦。相傳,伏羲氏仰觀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諸身,遠取諸物而先天八卦始成。
從現存《易經》的卦義,可看出伏羲是首先倡導飲食養生的。《易經》中的鼎卦,主張在鍋中將食物煮熟了吃,這更保證了飲食衛生,比燧人氏時代用火直接燒烤食物進了一步。井卦,主張飲“寒泉”,即飲用清潔甘美的井水。頤卦,主張“自求口實”,走正道自力更生來養活自己,但要注意“節飲食”。否則,不節飲食,對身體不利。在噬嗑卦中還反對吃陳久太肥的臘肉,認為這種臘肉有毒,現在也認為臘肉含亞硝胺一類致癌物質。需卦提出“需於酒食”,“君子以飲食宴樂”。用酒食接待賓客,獲得樂趣。但在未濟卦中,提倡飲酒要有節製,不能吃得醺醺大醉。因此,我們說伏羲不僅創立了八卦,而且也是養生之祖。
850. “黃帝問道廣成子”的故事是怎樣的?
伏羲之後的黃帝,在中華養生史上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黃帝姓公孫,因生於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在姬水生長成人,所以又以姬為姓。當時,炎帝已經衰落,蚩尤暴虐無道,兼並諸侯,戰亂不已,生靈塗炭,炎帝求助於黃帝。黃帝毅然肩負起安定天下的責任,與蚩尤戰於涿鹿,終擒蚩尤而誅之。諸侯尊為天子,成為天下共主。因有土德之瑞,故稱為黃帝。當天下大治之時,黃帝在圜丘祭天之後,返回宮室,靜坐存想,突然生出尋仙求道之心。當時廣成子精修養生之道,1200歲而未曾衰老。於是,黃帝專程前往向他請教修身的方法。廣成子告訴他,修道所達到最高境界就是凝神靜修,注重內心的修養,排除外界的幹擾,專注於養性,永遠心境平和清靜無為。
851. 何謂“靜功養生”?
從上麵的故事中我們不難看出,廣成子告訴黃帝養生的方法顯然是以“靜功”為主。所謂“靜功”養生,主要是通過調節心神,育養真氣以調整髒腑氣機,促使整體功能活動協調平衡,更好地達到健身治病的功效。道家認為,靜功有很好的調身養神效果,如:它能夠除情欲、節滋味、清五髒;能夠與天地共生存,將凡人的軀體化為神仙之軀,與道同體,與神交結。內心如果常排除私心雜念,心澄神自然清。
《易經》主要是占筮活動的資料記載。自周代開始,就設有“太卜”一職,而他的職責就是依據“三易”,掌管占卜。“易”作為一種占筮活動,本身便是巫術的一種,與醫自然是同源的。巫師是溝通天地人神的使者,他們的關注對象必然是天地宇宙的結構和運動變化規律,人類的生老病死以及人神交通的儀式、規則和語言。這樣的關注和相關的活動促成了早期易學知識的積累,如:天文曆算、占星望氣、龜卜筮占、占夢、房中、導引等。顯然,這些由巫術活動積累所得的知識就是易學的最初源頭。
849. 為什麼說伏羲不僅創立了八卦,而且也是養生之祖?
中國傳統養生學的萌生,始於商周時期,甚至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龍馬負圖、伏羲觀象畫卦。相傳,伏羲氏仰觀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諸身,遠取諸物而先天八卦始成。
從現存《易經》的卦義,可看出伏羲是首先倡導飲食養生的。《易經》中的鼎卦,主張在鍋中將食物煮熟了吃,這更保證了飲食衛生,比燧人氏時代用火直接燒烤食物進了一步。井卦,主張飲“寒泉”,即飲用清潔甘美的井水。頤卦,主張“自求口實”,走正道自力更生來養活自己,但要注意“節飲食”。否則,不節飲食,對身體不利。在噬嗑卦中還反對吃陳久太肥的臘肉,認為這種臘肉有毒,現在也認為臘肉含亞硝胺一類致癌物質。需卦提出“需於酒食”,“君子以飲食宴樂”。用酒食接待賓客,獲得樂趣。但在未濟卦中,提倡飲酒要有節製,不能吃得醺醺大醉。因此,我們說伏羲不僅創立了八卦,而且也是養生之祖。
850. “黃帝問道廣成子”的故事是怎樣的?
伏羲之後的黃帝,在中華養生史上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黃帝姓公孫,因生於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在姬水生長成人,所以又以姬為姓。當時,炎帝已經衰落,蚩尤暴虐無道,兼並諸侯,戰亂不已,生靈塗炭,炎帝求助於黃帝。黃帝毅然肩負起安定天下的責任,與蚩尤戰於涿鹿,終擒蚩尤而誅之。諸侯尊為天子,成為天下共主。因有土德之瑞,故稱為黃帝。當天下大治之時,黃帝在圜丘祭天之後,返回宮室,靜坐存想,突然生出尋仙求道之心。當時廣成子精修養生之道,1200歲而未曾衰老。於是,黃帝專程前往向他請教修身的方法。廣成子告訴他,修道所達到最高境界就是凝神靜修,注重內心的修養,排除外界的幹擾,專注於養性,永遠心境平和清靜無為。
851. 何謂“靜功養生”?
從上麵的故事中我們不難看出,廣成子告訴黃帝養生的方法顯然是以“靜功”為主。所謂“靜功”養生,主要是通過調節心神,育養真氣以調整髒腑氣機,促使整體功能活動協調平衡,更好地達到健身治病的功效。道家認為,靜功有很好的調身養神效果,如:它能夠除情欲、節滋味、清五髒;能夠與天地共生存,將凡人的軀體化為神仙之軀,與道同體,與神交結。內心如果常排除私心雜念,心澄神自然清。
852.“舞蹈養生法”的淵源是什麼?
早在遠古時代,人們就以舞蹈來舒展筋骨、祛除病邪。《呂氏春秋·古樂篇》記載了唐堯時的舞蹈養生。實際上,這種舞蹈形式的養生方法,早在伏羲之前的陰康氏時代就已經出現了。陰康氏是傳說中伏羲時代的一位古帝。在陰康氏當政之初,發生了水患,由於河道淤塞不通,民眾居所被濕冷之氣浸淫,許多人為陰氣所滯,關節不暢,筋骨不達,患了風濕病。為了和病痛作鬥爭,人們發現舞蹈動作可以減輕痛苦,舒展關節,於是編製出適當的舞步來宣導體內滯著之氣。從陶唐氏到堯帝經過了幾千年的時間,這種健身之“舞”,應該是有所發展的。所以,在堯的時代幾乎全民皆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