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從以人為中心到以數據為中心(1 / 2)

人類社會可以被看成是一個單一的數據處理係統,在人類曆史中,社會的不斷發展也對應著數據處理係統機能的不斷提升。

運算係統如何提升效率

將社會比喻為一個數據處理係統,每個人就像一個小的芯片。想提升生產效率可以有幾種做法:①增加芯片處理器的數量能夠提高處理係統的效率,這也就是讓社會增加人口數量;②增加多種處理器,不同的運算需要不同的處理器,也就是社會上增加不同職業,專職的人員更擅長做專門的事情;③相互聯係的處理器往往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因此增加各個城市的人之間的聯係也是促進社會繁榮的一種舉措。

從算法角度考察人類曆史

在7萬年前人類發展開始的階段,智人數量增多,能夠建立較廣泛的聯係,這是人類的表親無法做到的,人類建立的網絡產生了高於其他人屬物種的生產效率。大約5000年前,人類發明了文字和金錢,這讓人類之間的聯係能夠更加順暢和頻繁,人類規模迅速增大。大約3000年前,宗教、帝國讓人類有意識地想建立涵蓋地球的單一網絡。500多年前,探險家、征服者共同編製出世界上的幾條聯係脈絡。再到今天,這種聯係已經利用鋼筋和水泥變得更加鞏固,民主和自由觀念興盛,產生了更先進的互聯網。

4.新宗教的殉道士:信息的意誌是自由

如果生命是信息流,然而我們又推崇生命,那麼生命的信息流就應該流向宇宙更遠更深處。萬物互聯的概念將宇宙萬物納入其中,掌控一切,人類注定隻是其中的一分子。

數據主義的信仰

數據主義者勸告人們不該繼續太過依賴過時的科技,智人是該被淘汰的,數據算法才是未來。數據主義者矢誌於連接越來越多的媒體,好讓數據流最大化,把一切都連接係統成為他們的一大使命。如果有某一樣東西未能接入網絡,數據主義者可能覺得這就是他們的罪。在數據主義者的烏托邦裏,街道上的汽車、家裏的寵物、空氣、樹木等萬事萬物都是可以自動交流的,萬物達到了真正的互聯。不過那時的交流的預言可能並不像現在這樣伴隨著聲音或者表情符號一樣,或許隻是一串又一串的字符。

信息自由的殉道士

美國黑客艾倫·施瓦茨是一個堅定的信息自由者,是堅持數據主義的第一個殉道士。2008年,他曾發表《遊擊隊開放訪問宣言》,呼籲全世界信息共享,信息完全自由。26歲的天才型數據主義者艾倫·施瓦茨成功攻破付費期刊JSTOR數據庫,將其中的數十萬份科學論文下載下來公布在互聯網上,以供人人閱讀。違反了版權保護法的施瓦茨被捕,他在得知自己可能被定罪入獄後選擇為自己的信仰獻上生命。

5.更清楚地認識自己:數據自由幫助人類更好地理解自己

人類社會可以被看成是一個單一的數據處理係統,在人類曆史中,社會的不斷發展也對應著數據處理係統機能的不斷提升。

運算係統如何提升效率

將社會比喻為一個數據處理係統,每個人就像一個小的芯片。想提升生產效率可以有幾種做法:①增加芯片處理器的數量能夠提高處理係統的效率,這也就是讓社會增加人口數量;②增加多種處理器,不同的運算需要不同的處理器,也就是社會上增加不同職業,專職的人員更擅長做專門的事情;③相互聯係的處理器往往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因此增加各個城市的人之間的聯係也是促進社會繁榮的一種舉措。

從算法角度考察人類曆史

在7萬年前人類發展開始的階段,智人數量增多,能夠建立較廣泛的聯係,這是人類的表親無法做到的,人類建立的網絡產生了高於其他人屬物種的生產效率。大約5000年前,人類發明了文字和金錢,這讓人類之間的聯係能夠更加順暢和頻繁,人類規模迅速增大。大約3000年前,宗教、帝國讓人類有意識地想建立涵蓋地球的單一網絡。500多年前,探險家、征服者共同編製出世界上的幾條聯係脈絡。再到今天,這種聯係已經利用鋼筋和水泥變得更加鞏固,民主和自由觀念興盛,產生了更先進的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