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牧雲錄——傷心碧(1 / 1)

平林漠漠煙如織,

寒山一帶傷心碧。

暝色入高樓,

樓上有人愁。

玉階空佇立,

宿鳥晚歸急。

何處是歸程?

長亭連短亭。

很喜歡李太白這首《菩薩蠻》,曾經也幻想過,自己將來有一天,也能夠如太白那般才高八鬥,寫出流傳千古的詩篇。

可惜現實卻告訴我,這條路太過艱難。

一個人的才華,也許和看過的書、走過的路、生活的環境,都會有一定關係,但是最重要的,卻是與生俱來的那一份靈性。唯獨有了這份靈性,再用知識、見識以及經曆,去澆灌她,嗬護她,或許會有一天,她才會開出最為美麗的花朵。

李白的詩篇,讀起來總是有一種鏗鏘和豪邁的味道,就算是他在寫憂愁和思念,也不會軟綿綿地去哄騙你的眼淚,而是在或者平淡、或者激昂的敘述中,散發出淡淡的感傷和惆悵。

那不是柳永的“楊柳岸,曉風殘月。”,也不是李後主的“一江春水向東流”,更加不會是徐誌摩的“我來了,我走了。”

甚至不是蘇軾的“明月夜,短鬆岡。”

那是一種情感的噴薄和釋放,一種深入心扉的愛戀和思念,是一種豪放飄逸中所兼有的含蓄和溫情,是一種“長相思,摧心肝”的傷痛。

就如前麵所說的,或許是和他的仕途和情感經曆有關吧。

也許,一提到相思,很多人就會想起江南的煙雨蒙蒙,蘇堤上的婆娑垂柳,或者斷橋上一個少年公子低頭沉默著……

這肯定很美,但是我卻更加喜歡另外一種感覺:一位淡泊的劍客,如《長生劍》中的白玉京,或者是一位落魄的騎士,如《翻雲覆雨》中的厲若海,這些或者平淡或者惆悵的人,孤身遠走天涯,望著蒼茫的大漠和遠處的孤煙,獨自徘徊著……

可能更多的是馬致遠《天淨沙》中,那種“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落寞感覺吧。

自己這種愛好和習慣,應該跟性格有關,比如我更加喜歡辛棄疾和陸遊的詞,而不太喜歡柳永和秦少遊的。

當然,李清照就不用拿出來說了,男人和女人的想法和表達方式,很多時候就是不一樣的。

易安居士清婉的風格,本身就是一種極美。

哦,扯得有些遠了,我隻是想說,這部小說的靈感,或者說是書名的靈感,其實就是來自於“寒山一帶傷心碧”,我喜歡這種有些清冷感覺、不同於煙雨蒙蒙的憂傷和惆悵。

所以,我把第一部小說,起名為《傷心碧》。甚至,第一卷的“玉階秋”,都是脫胎於“玉階空佇立”。

不是嗎?一個美麗的女子,望著南歸的大雁,苦苦等待著心上人的出現。臉上或許會有惆悵,或許會有思念,但絕對不會有傷心和落淚……

或許,我隻是語冰的夏蟲而已,但是我還是非常希望,能夠完全根據自己的感觸,去寫一點屬於自己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