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知多少 常見食物中毒及其相關處理有哪些?(2 / 2)

1、毒性:有毒物質為河豚毒素,是一種神經毒,對熱穩定,需220℃以上方可分解;鹽醃或日曬不能破壞。魚體中含毒量在不同部位和季節有差異,卵巢和肝髒有劇毒,其次為腎髒、血液、眼睛、鰓和皮膚。魚死後內髒毒素可滲入肌肉,而使本來無毒的肌肉也含毒。產卵期卵巢毒性最強。

2、臨床表現和治療:河豚毒素可引起中樞神經麻痹,阻斷神經肌肉間傳導,使隨意肌出現進行性麻痹;直接阻斷骨骼纖維;導致外周血管擴張及動脈壓急劇降低。潛伏期10分鍾~3小時。早期有手指、舌、唇刺痛感,然後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症狀。四肢無力、發冷、口唇和肢端知覺麻痹。重症患者瞳孔與角膜反射消失,四肢肌肉麻痹,以致發展到全身麻痹、癱瘓。呼吸表淺而不規則,嚴重者呼吸困難、血壓下降、昏迷,最後死於呼吸衰竭。目前對此尚無特效解毒劑,對患者應盡快排出毒物和給予對症處理。

3、預防:加強宣傳教育,防止誤食。新鮮河豚魚應統一加工處理,經鑒定合格後方準出售。

變形杆菌食物中毒

1、病原菌:變形杆菌屬包括普通變形杆菌、奇異變形杆菌、莫根變形杆菌、雷極氏變形杆菌四群。變形杆菌為腐物寄生菌,在自然界分布廣泛,糞便、食品等均可檢出該菌。人和動物的帶菌率可高達10%左右,腸道病患者的帶菌率較健康人更高,為13.3-52%。

2、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與動物性食品有關。特別是熟肉製品和涼拌菜等。也有病死家畜肉等。

3、食品被汙染和中毒發生的原因:在烹調製作食品過程中,處理生、熟食品的工具、容器未嚴格分開使用,使製成的熟食品受到重複汙染。或者操作人員(不講究衛生)通過手汙染熟食品,受汙染的熟食品在較高的溫度下存放較長時間,細菌大量繁殖,食用前不再回鍋加熱或加熱不徹底,食後引起中毒。

4、中毒表現:潛伏期一般為12-16小時,短者1-3小時,長者60小時。主要表現為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發熱、頭暈、頭痛、全身無力。重者有脫水、酸中毒、血壓下降、驚厥、昏迷、腹痛劇烈,多呈臍周圍部的劇烈絞痛或刀割樣疼痛,腹瀉多為水樣便,一日數次至10餘次。體溫一般在38-39℃。發病率的高低隨著食品汙染程度和進食者健康狀況而有所不同,一般為50-80%。病程比較短,一般1-3天,多數24小時內恢複。

5、預防措施:⑴防止食品被變形杆菌汙染;⑵控製食品中變形杆菌的繁殖;⑶徹底殺死變形杆菌。

黃曲黴素中毒的診斷要點及急救處理

黃曲黴素為分子真菌毒素。我國規定大米、食用油中黃曲黴毒素允許量標準為10ug/Kg,其他糧食、豆類及發酵食品為5ug/Kg。嬰兒代乳食品不得檢出。而世界衛生組織推薦食品、飼料中黃曲黴毒素最高允許量標準為15ng/kg。30~50ua/kg為低毒,50~100ug/kg為中毒,100~1000ug/kg為高毒,1000ug/kg以上為極毒。,其毒性為氰化鉀的10倍,為砒霜的68倍。此外,黃曲黴毒素有很強的致癌性。

1.診斷要點:(1)有攝入被黃曲黴毒素汙染的食物史。(2)四季均可發生,但常在陰雨連綿的收獲季節後多發。(3)兒童更易發生黃曲黴毒素中毒,根據曆史資料分析來看,使人中毒的最危險年齡為1~3歲。(4)中毒前驅表現為發燒、腹痛、嘔吐、食欲減退等。(5)2~3周後很快發生中毒性肝病表現:肝髒腫大,肝區疼痛,黃疸、脾大。腹水,下肢浮腫及肝功能異常。(6)可有心髒擴大,肺水腫,甚至痙攣、昏迷等,多數患者在死前可有胃腸道大出血表現。(7)實驗動物臨床毒性研究表明,給動物喂食含黃曲黴毒素的飼料後,表現為浙進性食欲減退、口渴、便血、生長緩慢、體重減輕、皮膚出血、過度興奮、黃殖、抽搐、角弓反張等。病理解剖可見肝髒彌漫性充血、出血利壞死等表現。

2、急救處理:(1)立即停止攝入有黃曲黴毒素汙染的食物。(2)補液,利尿,保肝等支持療法。(3)重症病人按中毒性肝炎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