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樂山,仁者樂水(1 / 2)

雖然想不清楚其中的原因,但鬱且狂明白徐如故這樣說肯定有他的原因,故而便回房間拿了一件加了絨的披風。

等鬱且狂拿好披風後,徐如故和常芙蕖便帶著眾人往後山去了。

通往後山的是一條羊腸小道,加之積雪剛剛融化,故而特別難行。差不多半個時辰之後,眾人才來到徐潛墓前。

徐潛的墳墓在一個小山包之上,四周都是蒼天的古樹,環境格外幽靜。

見到徐潛的墳墓後,竹瀝姑姑立馬哭了出來,徐如故、常芙蕖和朱雲怡的雙眼不覺間也紅了。

雖已陰陽永隔,但竹瀝姑姑還是在墳墓前同天下的徐潛說了很多話,徐如故、常芙蕖、朱雲怡、鬱且狂和朱砂也各自在墳前磕了好幾個頭。

等眾人都祭拜得差不多後,徐如故便說道:“先父離世已久,倘若知道還有這麼多人記掛著他,他老人家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話雖如此,但想到堂堂魏國公的幼子竟這樣被害身亡,竹瀝姑姑和朱雲怡不由得又覺悲從中來。

見到竹瀝姑姑和朱雲怡的神情後,徐如故強忍住內心的悲傷之情,然後故作輕鬆地說道:“咱們所處的位置已是燕山之麓,燕山雖不及五嶽那般家喻戶曉,但乃北京的重要屏障,風景亦格外幽深秀麗。”說著他指了指右手邊:“那邊有個山洞,人們都稱之為下惠洞。洞外皆是幾百年的古鬆樹,鬆風陣陣,幽靜深邃。洞旁還有一小溪,人們稱之為坐懷溪。坐懷溪溪水淙淙,兩旁長滿了蘭花,風景可謂燕山一絕。此刻閑來無事,不如請鬱相公和公主到那邊看看吧。”

鬱且狂覺得這個洞名和溪名取得倒是很有意思,於是笑著說道:“相傳春秋時魯國人柳下惠曾在一個寒夜宿於城門之下,後遇見一個無家可歸的女子。眼見天寒地凍,柳下惠恐女子熬不過寒夜,便讓她坐在自己懷裏,他則解開衣服將懷裏的女子緊緊裹住,好為其取暖。女子在柳下惠懷裏整整一夜,倘若換作世間其他男子,孤男寡女難免幹柴烈火,但柳下惠卻始終守之以禮,從未有過非分之舉,故而才有‘坐懷不亂柳下惠’之說。這山洞名叫下惠洞,小溪又叫坐懷溪,不知可是為了紀念坐懷不亂的柳下惠而取的名字?”

“打在下記事以來,當地山民便把那個洞叫做下惠洞,把下惠洞前的小溪叫做坐懷溪。想來真如相公所言,為的便是紀念能夠坐懷不亂的正人君子柳下惠吧。”徐如故笑著答道。

鬱且狂本是喜好遊山玩水之人,見下惠洞那邊樹木茂盛、深邃幽靜,立馬有了前去探幽的想法。故而等徐如故說完後,他立馬笑道:“甚好!孔夫子說智者樂山,仁者樂水,在下俗人一個,但也喜好山水之樂。便請相公在前帶路,帶在下前去尋幽賞景吧。”

“既是尋幽,自然不能少了我。”朱雲怡也笑著說道。

徐如故笑了笑,便和常芙蕖在前帶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