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萬力從大一到大三上學期的功課都是優,隻要下學期的功課也得優,就可以申請出國攻讀碩博連讀。所以,寒假留在學校認真學習大三下學期的功課,準備完成大三課程後申請公費到美國的大學留學,攻讀碩士和博士,完成學業再回國。
方萬力臘月二十六才從學校啟程回家。
從學校到家,需要坐兩天一夜的綠皮火車,再轉兩個小時的汽車。一路上,家家張燈結彩,門門貼上對聯,紅紅火火的,不時有鞭炮聲,過年氣息很濃。
到家時,已經是臘月二十八的下午,接近黃昏。冬天的日短,加上陰天,雖然感覺夜幕將至,實則才四五點時候。
方萬力踏進家門時,家裏隻有母親一個人,她正在煮糨糊。
久別重逢,總是無法抑製內心的激動,方萬力清脆地叫一聲:“媽,我回來了。”
母親聽到是方萬力的聲音,轉過頭來,見方萬力已跨進門,便熄了火,高興地回了一句;“阿力,回來啦。”
隨後走過來幫方萬力卸下背包,又幫他扛提包。提包是大一時候買的,有點破舊,裏麵裝滿了書,有四五十斤,很沉。
母親不知其重量,力道不足,沒把提包拉起來,反而被拉下去。母親身體微微往前傾,差點絆倒,方萬力上前扶住她。
母親站穩了道:“怎麼這麼重呀?”
“都是書,我自己來吧。”
方萬力把書扛到臥室,母親幫他倒了一杯溫水,遞給他,心疼道:“扛那麼重的東西,怪不得大冬天的,扛了一頭汗。怎麼不提前說一下?叫你爸去幫你。”
“不用,我有的是力氣。”方萬力舉起右手,做個秀肌肉的姿勢,微笑道。
沒見著父親。
“我爸呢?”
“你堂嬸(指方文奔老婆)在城裏買了很多年貨拿不回來,打電話過來,叫你叔叔去幫她,你爸去通知你堂叔了,剛出門。”
那時,鄉下很少人有電話,因為落戶費很貴,一部電話要上萬元。裝一部電話的錢可以蓋一間石頭房子。
電話費也很貴,不管有沒有通話,每個月都要幾百元的固定費用,所以平常人家是舍不得,也用不起的。
東村第一部電話是海鮮收購站的,屬於商用電話,老板除了自家談生意用,靠賺收話費來彌補每個月昂貴的費用。
而東村第一部私家電話便是方萬力家的,那是方萬英和方萬水工作的第一年,用他們的年終獎一起買下的。
雖然說是私家電話,可是跟公話沒什麼區別。
海鮮收購站的老板收話費還卻沒有通知服務,而方萬力家電話免費還會隨時上門通知。所以每天都會有很多的村民來方萬力家借用電話,特別是過節,有時還排著長長的隊伍。
他們家自然而然地成了村裏的“聯絡站”,父親和母親便成了“通訊員”。
母親道:“年底了,大家都很忙。別人家忙,我們家更忙。尾牙過後,每天都有很多人打電話過來,不是叫幫忙找這個人,就是找那個人,你爸每次剛進門就又得往外跑。這不,都這個時間點了,門聯還沒貼呢。”
“我來貼吧,門聯和糨糊在哪?”
母親指著桌子上一堆折得整齊的對聯道:“對聯在那,糨糊剛弄好。你剛回來,就先休息吧,等會叫你爸貼就好。”
方萬力說沒事,他不累,便去拿了對聯。
母親幫忙塗糨糊。
“哥哥姐姐呢?怎麼沒見到他們倆?”
“你姐前幾天打電話過來,說要先去找你哥,今天一起回來。應該快到了。”
“找我哥?有什麼事嗎?”
“說是電話裏說不清,等回來再說。”
說話間,門口出現了兩個人,是方萬水和方萬英回家了。
方萬英走在前麵,方萬水走在後麵,兩個人大包小包,手上提的,身上背的,滿滿的。
剛進門見到他們,方王英提高嗓門道:“媽,我們回來了。弟,你也到啦。爸爸呢?”
方萬英把手上的東西都放到一邊,甩了甩手道:“哎,真是累死我了。”隨後癱坐到靠椅上喘著粗氣。
母親見狀,忙給她倒上一杯溫水,也給方萬水倒了一杯,道:“幹嘛帶這麼多東西回來呀?多重啊!”
方萬英接過水,大喝兩口,倏地從椅子上站起來,笑道:“啊,喝了‘母親水’,滿血複活!開始分東西嘍。”
母親輕輕地拍了一下她,笑道:“真是個瘋丫頭。”
方萬英拿起兩個大袋子,一個裝著兩件黑色羽絨服,一個裝著數件褲子和保暖內衣,對母親道:“這是我和哥哥買給你和爸的,你們都試試看合不合身。”
方萬水在一旁尷尬地笑道:“這是我們一起挑的,阿英付的錢。”
方萬英笑道:“一樣的,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