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文體風格方麵有潔癖,不喜歡陀思妥耶夫斯基,欣賞福樓拜。在他私人的文學殿堂裏,他並不給陀氏什麼地位。但在小說《防守》中,主人公盧金偏執性的精神困擾,從人物的氣質性格上看,我覺得倒是更接近於陀氏小說中的某些人物。他迷戀修辭和文字遊戲,終生樂此不疲。他喜歡舉杯邀月,獨自來過語言的狂歡節。他說,沒有比政治小說和具有社會意圖的文學更讓人討厭的了。這種態度也可以理解,但不能太當真。他自己的小說《斬首的邀請》,卡夫卡的影響就很明顯,社會意圖還是有的。
有次講課,他當眾燒掉一本《堂吉訶德》,誰知道這種舉動有沒有表演性的成分呢。一個四平八穩、方方正正的人常常不是一個好作家。天才作家的排他性強烈起來,能極端到無賴的程度。對許多作家同行,他有很多驚人之語,以前我不太理解,現在倒覺得不必當真。驚人之語,往往是故作的。既然是故作,就已經摻了假。對很多話,都不能太當真。很多話,看似客觀,其實不過是一種情緒化的表達罷了,並非真正來自於理智上的判斷。我對自己說過的話,寫過的文字,有時也是轉眼即忘。
天起了涼風,秋深了。紅的黃的葉子,一片一片,慢慢落下來。然後是冬天,經霜的殘葉尤其好看。我最喜歡銀杏和烏桕。明黃和深紅,那是一種深入骨髓的豔色。陰沉的天,世界空曠蒼茫。有疏疏的雪粒子落下來,一個人開著車,緩緩從一條長長的河流邊的鄉村公路上駛過,雪粒子在車玻璃上唰啦唰啦彈跳著,像受到驚嚇似的。此時此刻,有一種感受會緩緩聚攏過來,然後靜靜在心裏窩著,像一片雲,卻無法用語言來修飾。沒有愛,也沒有憎。沒有憂,也沒有喜。對這個世界,是淡然,而不是漠然。無論多麼美好的事物,終歸失去。活著,就是一種不斷的告別。歲月如流,最終,我們都會對這個世界,說再見。就像納博科夫筆下的洛麗塔終歸要長大。亨伯特愛上的,其實是一種速朽的美。玫瑰和罌粟都會凋謝。芳華刹那,他拚命想抓住的,其實是一個脆弱的美麗的瞬間。貪戀一個少女,是另一種追求永恒的方式。所以,亨伯特這個人物,並不會讓人產生某種道德上的嫌惡之感。亂倫、誘奸、情色和犯罪,在納博科夫鋌而走險的筆下,居然變成了一種行為藝術。
冬天,沒有蝴蝶了。那麼多盤曲如鐵的老枝上,隻剩下一片孤零零的紅葉,真好看。而有一種蝴蝶,就叫枯葉蝶。
太宰治和井
太宰治的作品,尤其是《斜陽》《人間失格》,給人一種沉溺的感覺,走投無路的感覺。就像一個人在大雨泥濘裏行走,遠天迷離,平野茫茫。傘破了,不頂用,便索性隨手扔了,並不考慮雨停了,日後稍作修補,還可以再用——也許,他認為雨會永遠這樣下下去的。他就這麼踉踉蹌蹌地走著,一步一步掙紮著。很快就累了,心裏漸漸發起恨來,恨誰呢?自己,還是這個世界?都有吧。於是賭氣般的停了下來,就那麼任意讓滂沱大雨劈頭蓋臉地打在身上——雖然如此,內心也未必沒有一絲絕望的快感,仿佛這樣就報複了什麼似的。在他的時代,在他的生活世界,太宰治就是這樣一個渾身濕透的人。
他在文體風格方麵有潔癖,不喜歡陀思妥耶夫斯基,欣賞福樓拜。在他私人的文學殿堂裏,他並不給陀氏什麼地位。但在小說《防守》中,主人公盧金偏執性的精神困擾,從人物的氣質性格上看,我覺得倒是更接近於陀氏小說中的某些人物。他迷戀修辭和文字遊戲,終生樂此不疲。他喜歡舉杯邀月,獨自來過語言的狂歡節。他說,沒有比政治小說和具有社會意圖的文學更讓人討厭的了。這種態度也可以理解,但不能太當真。他自己的小說《斬首的邀請》,卡夫卡的影響就很明顯,社會意圖還是有的。
有次講課,他當眾燒掉一本《堂吉訶德》,誰知道這種舉動有沒有表演性的成分呢。一個四平八穩、方方正正的人常常不是一個好作家。天才作家的排他性強烈起來,能極端到無賴的程度。對許多作家同行,他有很多驚人之語,以前我不太理解,現在倒覺得不必當真。驚人之語,往往是故作的。既然是故作,就已經摻了假。對很多話,都不能太當真。很多話,看似客觀,其實不過是一種情緒化的表達罷了,並非真正來自於理智上的判斷。我對自己說過的話,寫過的文字,有時也是轉眼即忘。
天起了涼風,秋深了。紅的黃的葉子,一片一片,慢慢落下來。然後是冬天,經霜的殘葉尤其好看。我最喜歡銀杏和烏桕。明黃和深紅,那是一種深入骨髓的豔色。陰沉的天,世界空曠蒼茫。有疏疏的雪粒子落下來,一個人開著車,緩緩從一條長長的河流邊的鄉村公路上駛過,雪粒子在車玻璃上唰啦唰啦彈跳著,像受到驚嚇似的。此時此刻,有一種感受會緩緩聚攏過來,然後靜靜在心裏窩著,像一片雲,卻無法用語言來修飾。沒有愛,也沒有憎。沒有憂,也沒有喜。對這個世界,是淡然,而不是漠然。無論多麼美好的事物,終歸失去。活著,就是一種不斷的告別。歲月如流,最終,我們都會對這個世界,說再見。就像納博科夫筆下的洛麗塔終歸要長大。亨伯特愛上的,其實是一種速朽的美。玫瑰和罌粟都會凋謝。芳華刹那,他拚命想抓住的,其實是一個脆弱的美麗的瞬間。貪戀一個少女,是另一種追求永恒的方式。所以,亨伯特這個人物,並不會讓人產生某種道德上的嫌惡之感。亂倫、誘奸、情色和犯罪,在納博科夫鋌而走險的筆下,居然變成了一種行為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