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冰穹A 1.不可接近之極(1 / 2)

第三章冰穹A 1.不可接近之極

最具科考價值的區域

南極冰穹A位於南極內陸冰蓋的最高點,氣候條件惡劣,海拔4093米,是南極海拔最高的區域。因其地理位置和科學意義上的突出優勢,成為南極大陸上僅餘的最富吸引力的科考地區,同時也是人類從未到達的地區之一。

它的位置處於東南極高原一係列冰嶺中間,氣候多變,降雪量稀少,是南極冰蓋下降風的最重要發源地。這裏的水分沉積直接來自地球平流層的大氣,它的物質組成和變化反映了氣候學意義上能夠代表全球大氣環境的物質組成與變化,它是地球氣候環境動力係統的重要驅動源,堪稱全球氣候環境變化的放大鏡,是檢測地球氣候變化的理想區域,是環境動力學本底觀測、地球物理觀測、日地係統觀測等重要科學項目的最佳觀測點。而且,這裏的冰蓋比較穩定,具有向四麵緩慢流動的特點,冰層厚度可達3000米左右,像是一層層冰雪編寫的百萬年計的日記簿。如果在這裏進行冰芯鑽探,有望取得地球幾十萬年甚至150萬年以上最完整的氣候和環境變化記錄,破解其奧秘。它的特殊性是地球上任何其他地區和其他觀測點不能替代的。

冰穹A還是南極最冷的區域之一,在這裏可能測到南極的最低溫度。它的巨大冰蓋之下,覆蓋著規模宏大的甘布爾采夫山脈,它宏偉的氣勢堪與阿爾卑斯山脈媲美。地質學家驚訝於這一山脈的存在,希望通過鑽探取得岩石樣品,以便弄清楚這一山脈的形成和地質演化過程,進一步揭示整個南極大陸的地質構造。

冰穹A還是地球上最理想的天文觀測點。這裏風力很小,影像不會受到大氣湍流的擾動。另外,還由於南極獨特的臭氧空洞,在此架設天文望遠鏡能夠觀測在其他地方被臭氧層吸收的紫外線,具有很好的視寧度,其天文觀測條件可與美國於1990年4月24日由“發現”號航天飛機放置在太空的哈勃望遠鏡相比。重要的是,在這裏建立天文觀測點,除了能夠搭載更多的天文設施,還比在太空上節省很多成本。

在南極國際科考布局中,有四個點引人注目:南極點、南磁極點、冰點和最高點,這四個點也可以說是科考者的必爭之點。

南極點是地球物理學上的極點,即地球自轉軸與地球表麵的交點。在這一點上,美國在1957年建立了阿蒙森—斯科特站,後來被南極的風雪掩埋了,美國被迫在1974年放棄。之後在距離舊址不遠的地方又建立了新的科考基地,並於1975年投入使用。阿蒙森—斯科特站建立在南極最醒目的位置上,為其將來在區域及權益劃分上埋下了伏筆。

南極磁點,則是在1908—1909年間由英國探險家發現的。1912年,英國探險家莫森試圖從南極大陸西側到達南磁極,發現南磁極正在向西移動。而法國和意大利占據了位於沿海的南極磁點,共同建立了康科迪亞站,使其成為地磁活動研究的關鍵點,具有重要的航天和軍事意義。

南極冰點,即南極能夠測到的最低溫度區域。俄羅斯已經占據了東南高原內陸腹地,建立了東方站。東方站在地磁偶極點上,是南極極光卵的中心。這是一個距離極點最近的內陸冰蓋考察站,它建於1957年,地理坐標為南緯72度28分,東經106度48分,它以俄羅斯探險家別林斯高晉探險南極所乘坐的船隻命名。東方站所在點海拔3600米,其高原含氧量很低,幾乎等同於其他大陸海拔高度5600米處的含氧量,也是目前測到的南極最冷的地方,1983年曾經實測到零下89.2攝氏度的最低溫度。日本則在大陸邊沿建立了三個考察站後,又在內陸建立了冰穹F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