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有沒有聽說雲海天尊被壓在雲海天涯的海底之下,不知是死是活了。”
“當真?雲海天尊那是何等厲害的人物。”
“再厲害又怎麼樣,你忘了那可是死亡之地雲海天涯。”
“真是可惜啊,雖說幾年前他將東陵國鬧得天翻地覆,但是到底造福了不少人,卻落得如此下場。”
“那是他活該!忘恩負義之人能有什麼好下場。”
“話也不能這樣說,雲海天尊出身貴族,卻肯為烏衣族出頭,也不失為一個好漢。”
“嗬嗬,我最討厭這種人,好好的日子不過,非得來逞什麼英雄,隻是為了滿足的私欲罷了。”
“那也比你這種人好多了,有本事你也去啊,沒本事就隻知道在這裏嚼舌根。”
“你們都別吵了,他到底是死是活?”
所有人都沉默了,沒人知道答案。
距離雲海天涯的那場大戰已經結束快一個月了,其戰場的慘烈程度,即使是最擅長舞文弄墨的史官也無法描述,它注定被載入雲海大陸的史冊。大戰結束後,雲海大陸重新回歸了和平,而雲海天尊被鎮壓在雲海天涯海底的消息卻像長了翅膀一樣傳遍了整個大陸,即使是鄉野間的販夫走卒也參與了這場大型八卦的討論中,大家紛紛議論雲海天尊的過往種種。
現在的他,生死不明,牽動了許多人敏感的神經。但是雲海天涯太過神秘遙遠,到過那裏又活著回來的人幾乎沒有,無人能去求證,他的死也就成了一樁懸案。
一年一年過去,雲海大陸到處流傳他的故事,他卻再也沒有出現過。
雲海天尊,何許人也?
東陵國錦州人氏,姓魏,名昭離。魏家祖上是東陵國的開國元勳,因此有世襲的貴族身份,魏家有祖訓:為感念宋氏皇族恩情,魏家子弟要誓死守護宋氏一族的生命和利益,生生世世。
魏氏一族和皇族世代交好,在東陵國有很高的地位。永安十年,東陵國聖龍城陷入一場危機,有個神秘組織反叛意欲刺殺,其東陵王宋璟,其父魏孤城以血肉之軀為東陵王擋下了致命的一擊,從此更加得到了宋璟的信任,無數的金銀財寶和賞賜湧入了魏府不大的宅子,一時間魏家聲望達到鼎盛,風光無量。
魏昭離作為魏家主要一脈中唯一的獨子,以後婚配對象必是個皇族女子,就是配一國公主也無不可,從此嬌妻美妾,功名利祿,世襲爵位盡在囊中,惹人羨慕,而魏氏一族必將更加聲勢浩大。
劇本按此發展下去,本是一個貴族公子的快意一生。可惜一場變故在永安十五那年發生,而魏昭離原本一生的命運就此改寫。
那一年,邊境有敵國侵犯,其父魏孤城主動請纓去剿滅敵軍,東陵王寄予厚望,立馬下令撥十萬大軍供他調遣,魏孤城也被封為鎮國大將軍。
這場硬仗一打就打了三個月,魏孤城不負眾望,終於大敗敵軍,守護了東陵國一方安寧。
消息很快傳來,舉國歡騰,萬民歡欣鼓舞,那位萬萬人之上的九五至尊更是龍心大悅。
可是噩耗很快從傳來,魏孤城由於當年為東陵王擋下致命一劍後,身體留下了病根,三個月的辛苦征戰,身體終於支撐不住,倒在了班師回朝的路上。
據說魏府當時張燈結彩,不大的府邸裏掛滿了紅色的燈籠,管家仆人丫鬟無不是滿懷欣喜,滿臉紅光,等著老爺的勝利凱旋。
魏孤城死在半路的消息經過半天才傳到了魏府,紅布變白布,喜事變喪事,魏府聞此消息,猶如晴天霹靂,魏府管家執拗地堅持不拆紅燈籠,直到陛下也為其祭奠,才不得不接受這個悲慘的事實,而那個時候魏昭離剛過十五歲的生日。
東陵王也忍不住搖頭歎息,垂淚寫了一首詩祭奠魏孤城的赤膽忠心,下令以國葬為其下葬,東陵國舉國悲痛,許多民眾自發為他守靈。
這樣高的民望,實屬少見。
魏府沒有當家主母,魏昭離從未見過自己的母親,魏府現在全憑一位忠心耿耿的老管家冬叔做主,才沒有完全亂了套。
魏府雖然身份貴重,但是魏孤城不喜人多,仆人丫鬟本就很少,這樣一走,冬叔又解散了一批人,隻留下了一個丫頭和一個護衛。
一夜之間,本來聖眷正隆的魏府,一下子從天堂掉進了地獄,以往門前車水馬龍,現在卻冷冷清清,讓人不由感歎人走茶涼,世情薄涼。
而魏昭離則被東陵王接到了宮中撫養,就這樣在宮裏生活了三個月。
初秋時節,宋璟覺得差不多到時候了,便將他送往錦山學習。
說起這個錦山可大有來頭,它是都城聖龍城三十裏外的一座有名的仙山,當家人姓君。東陵重文,君家人文曆史謀略等無一不精,無一不通,在東陵國占有舉重若輕的地位。
說一個事實比較形象,東陵國曆代以來的國君,首輔和將軍年少時候大多受到過這裏的教化。
在等級森嚴的東陵國,就是君家犯了什麼大錯,皇帝想要懲罰,都不得不顧慮其影響。因為某種程度上,君家人可以說是天子的啟蒙老師,國君滅師,恐為天下人恥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