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1 / 3)

[35] 關於蔡侯的結局,《史記·管蔡世家》與《史記·楚世家》記載衝突,本書采用前者說法。

[36] 古代舞名。先是武舞,舞者手拿兵器;後是文舞,舞者手拿鳥羽和樂器。

[37] 公元前651年,齊桓公在葵丘大會諸侯,參加會盟的有齊、魯、宋、衛、鄭、許、曹等國的國君,周襄王也派代表參加,對齊桓公極力表彰。這是齊桓公多次召集諸侯會盟中最盛大的一次,標誌著齊桓公的霸業達到頂峰,齊桓公成為中原的首位霸主。

[38] 今屬安徽阜南縣城西穀河南岸的公橋鄉。

[39] 《文獻通考》。

[40] 《論語》。

[41] 《史記·宋世家》。

[42] 《史記·晉世家》。

[43] 《莊子·內篇·齊物論》。

[44] 《列女傳》

[45] 《史記集解》。

[46] 《論語·裏仁》。

[47] 《增廣賢文》。

[48] 根據《史記·晉世家第九》整理,下同。

[49] 《人口論綱要》。

[50] 《左傳·僖公五年》。

[51]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52] 根據《左傳·宣公四年》《史記·鄭世家》整理,下同。

[53] 黿,是龜鱉科中的一屬,特點是體形大,體重可達一百公斤。

[54] 《左傳·宣公二年》。

[55] 《韓非子·十過篇》。

[56] 《左傳·文公十四年》。

[57] 令尹是楚國在春秋戰國時期的最高官銜,是掌握政治事務、發號施令的最高官。

[58] 見《退避三舍》篇,晉軍主力分為上中下三軍,各由一位重臣率領。

[59] 《左傳·宣公十二年》。

[60] 《呂氏春秋·至忠》。

[61] 古代戰勝的一方將戰敗一方陣亡者的屍體堆積在大路兩側,覆土夯實,形成一個個大金字塔形的土堆,號為“京觀”或“武軍”,用以誇耀武功。

[62] 《禮記·玉藻》:“衣正色,裳閑色。” 孔穎達注曰:“正謂青、赤、黃、白、黑五方正色也。”

[63] 《論語·陽貨》。

[64] 《封氏聞見記》。

[65] 《夢溪筆談》。

[66] 《元典章》。

[67] 《史記·齊太公世家》。

[68]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69] 《史記·管晏列傳》。

[70] 《晏子春秋·內篇諫下·第二十四》,下同。

[71] 《禮記·曲禮》。

[72] 洛陽老城西北漢墓壁畫。

[73] 《清華簡<係年>》中記載夏姬嫁的是夏徵舒,本書采用《左傳》的說法。

[74] 《左傳·宣公九年》。

[75] 《左傳·宣公十年》。

[76] 《史記·陳杞世家》。

[77] 《左傳·成公二年》。

[78] 《左傳·成公七年》。

[79] 《史記·吳太伯世家》,下同。

[35] 關於蔡侯的結局,《史記·管蔡世家》與《史記·楚世家》記載衝突,本書采用前者說法。

[36] 古代舞名。先是武舞,舞者手拿兵器;後是文舞,舞者手拿鳥羽和樂器。

[37] 公元前651年,齊桓公在葵丘大會諸侯,參加會盟的有齊、魯、宋、衛、鄭、許、曹等國的國君,周襄王也派代表參加,對齊桓公極力表彰。這是齊桓公多次召集諸侯會盟中最盛大的一次,標誌著齊桓公的霸業達到頂峰,齊桓公成為中原的首位霸主。

[38] 今屬安徽阜南縣城西穀河南岸的公橋鄉。

[39] 《文獻通考》。

[40] 《論語》。

[41] 《史記·宋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