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由這兩本書共同構成的“黑石成長史”,為讀者提供了一個近距離了解私募股權產業運作模式的窗口。在本書中,彼得森認為自己的投資哲學非常簡單:“我始終相信在一個機構中,道德規範應該放在第一位。從黑石成立的那天起,職業道德和誠信一直都是最重要的。”正是基於這一理念,彼得森強調“永不進行敵意收購”,他深信這一投資立場將幫助黑石與其他企業建立更加有益且持久的關係。同時,出於減少裁員、為員工提供穩定工作的考慮,黑石創立了重組谘詢等反市場周期的業務。彼得森的這些做法都與華爾街一度風行的短期化行事風格有較大的差異。但是,放到金融業發展曆史的大背景下來觀察,正是彼得森的這些更富有洞察力的投資理念成了黑石集團的護身符,使黑石在20世紀80年代末的並購浪潮中得以幸存且進一步壯大,也使黑石在各大投行於金融危機中折戟沉沙的險峻時刻依然屹立不倒。
在品味彼得森的人生和投資故事之餘,我更關注的是黑石集團成長史中折射出的私募股權行業發展軌跡、它對實體經濟的推動作用以及中國股權投資行業可以從中借鑒的地方。
從美國金融市場的發展曆程看,私募股權投資產業的先驅之一應該是KKR公司。20世紀80年代,石油危機導致美國經濟動蕩,許多公司的市值都已低於重置成本,KKR從中看到了機會,開始通過杠杆收購來對企業進行收購重組,這不僅引領了第四次並購浪潮,而且開創了一種新的金融服務業態。黑石集團正是在這一並購浪潮中應運而生的。雖然杠杆收購會給私募股權基金帶來沉重的債務負擔,但20世紀90年代的美國經曆了10年高增長、低通脹的時期,聯邦基金利率一直維持在5%~6%的水平,當時美國的股權投資基金有較好的金融環境來控製債務成本並獲得豐厚的收益。近20年來,隨著退休基金和保險業資產規模的迅速擴大,長期投資產品愈加成為這些機構青睞的對象。而私募股權投資的期限較長,在相對平穩的市場環境中,這些私募股權投資的絕對收益率通常明顯高於股票和固定收益證券,這些條件一度迎合了市場需求,使私募股權投資迅速成為華爾街和全球金融市場上冉冉升起的新星。
2008年,金融危機席卷全球,美國一些海外私募股權基金的有限合夥人無法兌現出資承諾,一些私募巨頭因此出現了一定幅度的虧損,比如黑石集團2008年第四季度虧損達到8.271億美元。麵對金融危機的考驗,股權投資基金開始逐步改變原有的投資策略,有的開始探索降低投資風險,增加對風險較小領域的投資,例如從投資初創期的創新型企業轉向投資成長期和成熟期的企業;有的則在行業選擇上更加集中和保守,並開始參與一些中小型並購交易,同時大幅度減少杠杆收購;有的則在此基礎上將更多的注意力轉向新興市場。
可以說,由這兩本書共同構成的“黑石成長史”,為讀者提供了一個近距離了解私募股權產業運作模式的窗口。在本書中,彼得森認為自己的投資哲學非常簡單:“我始終相信在一個機構中,道德規範應該放在第一位。從黑石成立的那天起,職業道德和誠信一直都是最重要的。”正是基於這一理念,彼得森強調“永不進行敵意收購”,他深信這一投資立場將幫助黑石與其他企業建立更加有益且持久的關係。同時,出於減少裁員、為員工提供穩定工作的考慮,黑石創立了重組谘詢等反市場周期的業務。彼得森的這些做法都與華爾街一度風行的短期化行事風格有較大的差異。但是,放到金融業發展曆史的大背景下來觀察,正是彼得森的這些更富有洞察力的投資理念成了黑石集團的護身符,使黑石在20世紀80年代末的並購浪潮中得以幸存且進一步壯大,也使黑石在各大投行於金融危機中折戟沉沙的險峻時刻依然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