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南村位於華夏西南邊陲,是十萬大山中一個很普通的村寨,聽老人們講古時候這裏曾有過一個小關隘,叫做鎮南關,村子由此而得名。至於這個說法是真還是假,今天已經很難求證,因為關隘早已消散在漫長的歲月中了,沒有留下絲毫痕跡。
不過,村子周邊的地勢確實十分險峻,四麵都是大山,山上林木蒼翠,遮天蔽日、鬱鬱蔥蔥,完全掩蓋住了村寨。就在幾年之前,外麵的人要進村或者村子裏的人要出去,除了走水路---也就是村子前麵的那條山澗,就隻剩下一條羊腸小道了,是真正的‘進村難,難於上青天’!
這種情況直到幾年前才有了一些改觀,自從國家實行農村土地改革分田到戶後,農民在享有土地使用權的同時也有了向國家繳納公糧的義務了。以前,每年水稻高粱收割後,鎮南村的老鄉隻能完全依靠人力一擔一擔地用肩膀挑去幾十裏外的鄉糧管所繳公糧。那家夥,‘咦’腳步要是稍微慢點,就是空著手從村裏走到鄉裏糧管所,一天下來還不夠走上一個來回的。
沒辦法,慢慢地大家就不去繳公糧了。
鎮南村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全村一共將近三十多戶,小兩百口子人。村裏人世世代代以耕地打獵為生,民風一向彪悍------屬於不服就幹那種。
自從村民不去上繳公糧之後,那麼問題就來了,也就是說大關鄉糧管所每年光鎮南村就有兩千斤公糧收不上來。為此,鄉幹部還專門被興北縣縣領導在大會上點名批評。
鄉領導在縣裏挨了批評,回來後還不得找下麵出氣?
很快,鄉裏、糧管所、派出所都抽出得力幹將專門成立了‘催糧’工作組,準備去鎮南村興師問罪。聽說是鄉長親自掛的帥。
“哼!哼!”工作組剛出發的時候,一行人還真的是鬥誌高漲的,帶隊的副鄉長徐茂財從鼻子裏哼出兩聲,“我就不信了,他張大山還反了天?他鎮南村就成獨立王國了?同誌們有沒有信心?能不能完成任務?”
“有信心!”
“保證完成任務!”
“……”
就這樣,工作組七、八個人一起擠進了鄉裏唯一的那輛吉普車出發了。這樣高規格的待遇,確確實實極大地鼓舞了士氣,一時間大家情緒高漲,恨不得馬上就‘殺’到鎮南村,把那些個刁民們收拾一頓,讓他們也知道知道,馬王爺那可真是長了三隻眼的!
理想是豐滿地!現實卻如此骨感!
在這裏跟大家交代一聲,那時候還是1986年,改革開放已經有好幾年了,很多地方的經濟建設有了很大的發展,但這些對於在國家都排得上號的貧困縣興北縣來說,一切都顯得很遙遠。興北縣交通不便,信息閉塞,觀念落後……大關鄉又是整個縣最偏遠的鄉鎮,所以這輛吉普車,平時隻有主要鄉裏領導幹部去縣裏開會辦事才有得坐!
剛開始時,大家在車裏對於怎麼處置村長張大山,怎麼教訓那些‘刁民’還是討論得很踴躍很積極的,可是等車子在凹凸不平的盤旋山路上蹦蹦跳跳地爬行了一個多鍾頭,來到高寨村後,他們已經吐得是一塌糊塗了。
好在,接下來就不用坐車了,因為從高寨村再往上走,車子已經無路可走!然而,對於工作組來說,他們的征程才剛剛開始。
工作組經過簡單休息之後,相互鼓勵著繼續出發。徒步行走了兩個小時後,大家盡管已經沒有了剛開始出發時的高漲情緒,但是在爬山的過程中還會時不時地交談幾句。又過了一個小時,隊伍已經沒有人說話了,大家拖著疲憊的雙腳機械地往前走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