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記得小時候,不知從哪裏翻出幾片殘缺的書頁,上麵大約是記載了黃帝戰蚩尤的故事。可惜隻有幾張紙,內容並不完整,但這絲毫不影響自己的欣喜之情,捧著那僅有的幾頁紙,像淘著寶貝似的看了好幾遍。幼小的心靈被字裏行間描述的奇幻場景所吸引,想著如果有機會一定要一窺中國上古神話的全貌。

可惜由於學業的關係,青少年時期一直沒有機會去實現這一理想。後來隨著學業完成,踏上工作崗位,閑暇之餘閱讀了一些相關的文學作品,像《開辟演義》、《上古神話演義》、《山海經》、《封神演義》、《西遊記》等等。這些作品中有比較係統的中國古神話作品,像《上古神話演義》,包含的故事十分詳盡,也比較貼合神話的原貌。不過這種以上古帝王紀事為故事線索的作品,總感到看得不過癮,勾不起兒時的那種激動。至於《山海經》並不是故事性的文學作品,更像是各種神話傳說的集合,以至於一些相互矛盾的內容時而出現。而《封神演義》則更像是仙話而非神話了。

後來,又接觸了《魔戒》等西方奇幻文學作品,被托爾金所構造的中土世界所吸引,便幻想著有朝一日能讀到以中國上古神話故事為藍本的類似作品,可惜到現在為止也沒有找到。細想起來,可能是中國神話太過於零散繁雜,甚至有許多說法不一、自相矛盾的內容,而且在曆史演變中丟失了很多細節,更甚者經改編後融入了曆史或者哲學和寓言中。所以要以這些相互獨立的故事片段為線索,連綴成一個完整的、合乎邏輯的文學作品,應該是有些難度的。

隨著網絡文學的興盛,為非職業作家提供了寫作並展示作品的平台,而玄幻是其中很受歡迎的一類文體。嚴格意義上說,玄幻故事不能等同於神話故事,而是依托神話的文學創作。玄幻故事內容上不一定複原神話的本貌,而是進行一種全新的解讀和演義,體現為仙話化的新故事,多著墨於修仙、得道、超脫凡塵、唯我獨尊等情節。

我所理解的神話,得益於神話學大師袁珂先生所著的《中國神話傳說》一書。袁珂先生窮一生之力,收集整理了大量的中國神話傳說,並詳細介紹了神話的概念,與仙話、人話、傳說的區別和聯係,以及創作神話故事之於今天的深遠意義等,可謂中國神話的權威之作,深受中國古神話愛好者的青睞。

對於即將展示給大家的這部作品,我總有一些班門弄斧的感覺,畢竟給自己的定位比較高,不知道能不能達成這個初衷。在這裏,我想先約略介紹一下對這本書的構想,希望在寫作過程中能得到大家的斧正,也希望能和喜歡中國上古神話的朋友共同探討和交流。

作為一部上古神話作品,必然盡可能涵蓋大家耳熟能詳的上古神話故事。如盤古開天地,女媧摶土造人、煉石補天,伏羲畫卦,神農嚐百草,精衛填海,刑天舞幹戚,黃帝戰蚩尤,怒觸不周山,誇父逐日,大羿射日,禹王治水等等。這些故事大家都比較熟悉,如果原原本本複述出來,必然沒有什麼新意,也不具備吸引力,更談不上是創作,所以我會把它們融入到一個完整的故事體係中。既力求保持上古神話樸素的原貌,又賦予其一些新的涵義,體現作為現代人的一些思考。這種思考包括人與人的情感關係,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人類社會的發展等等。

作為中國的神話故事,必然要具有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不會摻雜異國情調,不做信口的改編和聯係。我以為中國本土神話特有的氣派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一是樸素的世界觀。這是中國神話有別於他族神話的一大特色。中國神話中的神多為自然力量的實體化,這一點從中國神話中大神之間的關係相互獨立,沒有家族化的神族譜係,便可見一斑。這種以對自然力量的崇拜為依托所構築的神話體係,體現了中國上古先民對大自然的艱辛探索,體現了中華民族適應環境、改造自然、開拓務實的特質。而“盤古開天辟地”、“女媧造人補天”等神話故事,更體現了中華民族對世界起源的獨特幻想。這是我們的祖先在心智初開的時候,對宇宙及世界的一種探索和認知。也可以說我們現在當做奇談幻想來聽的神話故事,是當時先民們對自然規律的樸素解讀,即他們那個時代的科學知識。中華先民對宇宙“從無到有”、“從虛到實”的開辟起源觀,不同於其他民族由一位祖神憑空創造宇宙的神話想象,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契合了當代物理的“大爆炸”理論。這也是中國神話優於其他神話的一大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