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緣起睡前故事!(1 / 2)

說到睡前故事;我不知道這是從什麼時候,由何人起先搞這個事情,最後才形成一種普遍的習俗的。

當然;我們是在講故事,不是寫什麼報告,又或者是新聞稿,也就用不著搞什麼嚴謹的調研什麼的了。

之所以在這裏提起講睡前故事這件事,那是因為我們今天要講的這個故事,它就是由我已故的奶奶通過睡前故事,講給我和那時尚且年幼懵懂的弟弟聽的。

至於我是誰?大家喊我傻根兒就好!,為毛會叫這麼個名字了?和本卷故事無關,所以灑家也就不在這裏多做贅述了,以後會有一卷故事把我王傻根兒的情況,逐漸向列為看官交代清楚的!(本卷;七瓜婆、講述清末一位農家女子升仙的故事!)

好了!閑言少敘;接下來咱們就不在多言,我就直接來給大家分享一下,奶奶給我講的好些個故事之中;我記憶還算深刻的一個!

要說這個故事就少不了得,先要介紹一下我奶奶,畢竟我奶奶的“世界”與我們可以說是不同的,有些故事也隻有在那種不同的“世界”才有存在的可能。

我奶奶是清朝末生人,她原籍是我們鄰村的,因為兩家祖上都在縣城做生意,規模都還不算小屬於有不小的鋪麵那種。那時的縣城也不大,清末的大環境又動蕩不安。

外加那時離我們村子不遠的地方就有一個“山寨”,對就是電視裏那種打家劫舍的土匪寨子。

當然;現實中的土匪山寨也沒有現在電視中演的那麼明火執仗、肆無忌憚,動不動就百十號人,在聚義廳裏大塊吃肉、大碗喝酒什麼的。

現實情況是;山寨、聚義廳的確實都有,但是一般情況下山寨裏是沒什麼人的,就留守幾個接頭人在山寨。

留下這些人的作用也很簡單;就是專門與周遭的青皮、二流子接頭,這些個不務正業的家夥,就是這些土匪天然的眼線。

所以平日裏這山寨,也就這麼大貓小貓三兩隻。遇到有官兵搜捕、又或者被打劫的苦主糾集人來報複,這幾人就早早跑進深山躲起來,至於其他的土匪的去向,則就是真正的“藏兵於民”了。

山寨的山腳下有個叫連豐的村子,這個村子雖然外表看似乎除了窮了點兒之外,與當時的其他村子並無兩樣。但是世上從來沒有不透風的牆,一來二去、年深日久。逐漸周圍村莊和縣城的人都是知道了;其實這個村子,就是這夥山賊土匪的真正“匪巢”!

當時這個村子裏的七八十戶人家,幾乎家家都出了人去“山寨”入夥。這整個村子的人,白天看著是苦哈哈、老實巴交的農民。但是到了“山寨”一有下手目標,頭人召集令一下,那拎刀的、提棒的、彙聚起來,立馬就能“變”出七八十條凶神惡煞般的持械悍匪!

那時候是晚清末期,天下動蕩不休。加之我們這裏的地理位置又處於腹心位置,官兵久疏戰陣、缺少訓練武備鬆弛不說;更過分的還是被帶兵的老爺們吃空餉,所以這些所謂的官兵,戰力到底能有幾何?自是不說也罷!

而所謂的官兵剿匪,實際上;不如說是,例行公事的遊行來的貼切。官兵出來剿匪的緣由,也從來壓根就不是,什麼清剿匪患、保境安民什麼的。

官兵之所以出來“剿匪”,也隻是被上麵拿了別人好處的大老爺,逼迫下的無奈之舉。所以讓他們出來溜達一圈還行,要是真讓這些所謂的官兵,去真刀真槍的和這些個悍匪拚命那是想都不要想的!

上麵那些個官老爺,實際上也是清楚這些個情況的,可不要認為這些個腐敗的,封建階級舊官僚就都是笨蛋。他們要是笨蛋的話,早就被無處不在的傾軋給搞死了!

雖然他們也明白官軍戰力堪憂,但是畢竟吃了、拿了別人的。且不說;清剿匪患、保境安民本就是他們的分內之事,就單單吃人嘴短、拿人手軟,迫使他們也不得不派出官兵,去“遊行”一遭來堵別人的嘴。

而那些個土匪也是“識趣”,一旦官兵來圍剿,他們就退避三舍。從來不與官府正麵對抗,所以那些個隻想著摟錢,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觀念的封建官僚,也就從未想過要真的想辦法鏟除治下的這夥土匪。

“郎有情妾有意”這一方退讓,一方完全不追究,這官、匪就這麼“無聲”卻很默契的相互呼應著。

由於我們這地界的地理位置;從地圖上來看的話;大約是國家版圖正中心腹地位置,所以;雖然縣城是著實不大,但是南來北往的過路客商卻是著實不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