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什麼藥都有,但唯獨沒有“後悔藥”。
行刑前飽餐之後,監斬官問謝靈運還有什麼囑托的,謝靈運說出生平最後一個願望,便是將珍愛了一生的胡須舍予祗洹寺,用以裝飾維摩詰菩薩像。
謝靈運的這把胡須,是他留在這個世上唯一有形物,祗洹寺僧人對維摩詰菩薩像上的美須異常愛惜,不允許外人染指,一直保存完好。
唐朝初年,有盜賊企圖盜割胡須,結果摔斷了腿,一傳十,十傳百,搞得神乎其神,以為是謝公顯靈,這把胡須就此籠罩在一種神秘的色彩之中。
但偏有人不信邪,她是唐中宗李顯的女兒安樂公主李裹兒,這個小孩喜愛玩鬥草遊戲,所謂“鬥草”,就是兒童互相以花草的莖勾在一起角力,折斷者為敗。這個遊戲好像是個中國孩子都玩過。有些聰明的孩子會把一些人或動物的毛發摻在草莖中,確保百戰百勝。
當時宮中正準備舉行“鬥百草”盛會,誌在奪冠的安樂公主,想起了這把著名的胡須,被公主盯上了,注定在劫難逃,公主派遣的侍衛將佛像的胡須剪掉一半。這位小公主留了一個心眼,她害怕剩下一半被對手拿到,索性令人把剩餘的胡須全部毀掉。
謝靈運萬沒有想到,殺頭前自己異常莊重剪下的這把美須髯,竟然在三百年後,淪為唐代公主們鬥草使性的玩具。
謝靈運還有一個沒想到,也是在三百年後,自己擁有了一個超級大粉絲——李白,這位圈粉無數的大腕兒,最崇拜的便是謝靈運。崇拜到什麼程度呢,穿著偶像發明的鞋,走著偶像走過的路,寫著懷念偶像的詩。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李白穿著謝公屐,在天姥山進行攀岩,看到了當年偶像歇息過的地方,不禁感歎:“謝公宿處今安在,綠水蕩漾清猿啼”。世不同,情相契,在一首首向自己偶像表達敬意的詩中,李白的目光穿越千年,找到了一片屬於自己的精神家園。
謝靈運登山時,喜歡帶有曲柄的鬥笠,鬥笠是隱士的打扮,但曲柄又是高官的象征,這個自相矛盾的鬥笠成為他一生的寫照。
作為妥妥的官二代,自身才華橫溢,通往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條,但謝靈運卻獨獨選擇了一條死胡同,他既向往“淡泊去物憂,適已養天年”的老莊式的生活,又不想舍棄功名利祿,所以當官時不好好理政,天天忘情於山水,退隱時又想著如何能重新人仕,如何能得到天子的重用。這樣長期矛盾的心理,搞得謝靈運有些人格分裂,大幅拉低了他的智商,使其不斷挑戰朝廷的容忍度,最終將自己送了斷頭台。
謝靈運對自己的兩難境界,有時會有間歇性的清醒,誠如他在經典之作《登池上樓》中所寫的:“進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想博取功名、修養德行,可惜智力不夠;想退隱山林,耕種田地,可惜力氣又不夠,關鍵在於而對這樣的問題,他實在拿不出解決的勇氣,隻能在一些詩中時常提醒自己,就像一個疲勞駕駛的司機,不斷扇自己耳光,想保持清醒狀態,但最終還是閉上了眼睛,結果車毀人亡。
這個世界上什麼藥都有,但唯獨沒有“後悔藥”。
行刑前飽餐之後,監斬官問謝靈運還有什麼囑托的,謝靈運說出生平最後一個願望,便是將珍愛了一生的胡須舍予祗洹寺,用以裝飾維摩詰菩薩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