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做個用心看病的好醫生
我小時候有很多夢想,但是怎麼都想不到自己會成為一個兒科醫生,每天和感冒發熱打交道,還樂此不疲。
有一次一位家長和我聊天,問我:“你會不會看疑難雜症?”我被問得一時語塞,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什麼是疑難病?是那些不易確診,不易治療的病嗎?可是我憑著一股陝西人的愣勁,在感冒發熱這些小病裏,埋頭堅持了20年,終於發現哮喘和白癜風這些頑疾的發病原因都和過敏有關。
我相信,如果我能堅持100年,一定能為預防感冒發熱做出更多的貢獻,也許還能成為一名中科院院士。
近幾年醫患衝突層出不窮,從言語暴力,到肢體衝突再到惡性傷人,醫患矛盾越來越突出。病人和醫生之間的溝通越來越困難,病人不相信醫生的判斷,醫生為了減少麻煩也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不敢也沒有時間從源頭找問題,導致很多小病最後演變成了慢性病。在這個嚴重“妖魔化”醫生的時代,我想說一下我對醫生的看法。醫生也是一種職業,當醫生的人也是為了有一碗飯吃。醫生也是普通人,很多醫生也沒有什麼遠大的理想,因為這個職業注定是發不了大財的。健健康康平平安安,這是大部分醫生的追求。
我認為醫生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醫生用耳朵看病,病人說什麼,醫生聽什麼,然後根據自己的知識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解除病人的基本痛苦。第二種醫生用眼睛看病,除了聽病人說以外,還仔細檢查和觀察病人,綜合病人的全身症狀,來解除病人的痛苦,徹底治愈或者預防類似的問題再次出現。
第三種醫生用心看病,結合病人的文化程度、經濟狀況來製訂切合實際的、能完全落實的治療或者預防方案。
多年來,我一直在用心為患兒看病。人到中年,感悟也就越來越多。這些年雖然付出了很多,但我收獲到的尊重與感謝更多,忙碌的工作變成了一種享受。
其實,看病是不斷重複、比較枯燥的勞動,差不多的病情、差異不大的病因、大致相似的治療,每天都要無數次地重複,看病好像已經變成一種體力勞動而不是腦力勞動。有時下班回家後累得不想說話,也讓家人頗有微詞,認為我有點傻。
也許隻有傻人才能享受這樣的快樂,但我始終認為隻有將工作當作享受的人,才能真正專注於工作、做好工作,獲得真正的快樂。最後我要感謝眾多患兒家長對我的理解和支持,有些家長帶孩子在我這裏治療長達5年之久。我們一起分析孩子的發病原因,探討孩子的治療方案。如果沒有患兒家長的配合與支持,我就不可能完成這本書,或者說這本書將缺乏那份鮮活。感謝他們。
寫作這本書最大的希望,是把我多年的經驗總結傳達給家長,讓家長帶孩子看病時少走彎路,讓生病的孩子少受折騰。可能在相當長的時間裏,我還要在醫院不斷地重複對差不多病情的差不多治療,但我相信,隨著這本書的讀者增多,隨著具備醫學知識的家長增多,醫患之間的溝通會越來越順暢,看病的效率和效果會大大提高,離實現“上醫治未病”的理想目標又會更進一步。
許鵬飛2014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