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庫版後記(1 / 1)

漫畫家石川純在著作《漫畫的時間》中收錄的談及梶原一騎先生原作的《巨人之星》時這樣說道:“這二十年,《巨人之星》總是被當做話題,最初是作為令人驚異的感動電視劇,最終發展成究極的搞笑漫畫。”(選自《巨人的悲劇》)

帶有故事性的作品隨著時間的流逝會被逐漸解釋為與最初的創作意圖完全無關的類型,這樣的現象經常出現,都不必特意舉出莎士比亞為例。故事經常在創作方和接收方之間不停流動,靠著雙方的合力才能成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避免不了的。不用我來多費口舌,作品落地的瞬間就被賦予了即使是作者有意為之的內涵,也有可能被時間吞噬的命運。

說到《解體諸因》。這是我的出道作。距離第一版出版已經過去整三年了。現在回頭看真是很辛苦,真的有一種想逃離的心情。技術上的不成熟當然是理由之一,在這一點上很多作家都會經受不住文庫化時大幅改筆修正的誘惑,實際上幾乎全麵改稿的例子我也有所耳聞。所以我已經有了一定的心理準備,雖然讓人臉紅的地方有很多,但並沒有太受打擊。

那麼我是受了什麼打擊呢?是我再次認識到自己的“本格觀念”是如此的扭曲。因為我認為,本格謎題,尤其是以雜技般的邏輯作為核心的解謎推理小說裏,“走錯一步就會踏入搞笑世界”這一點特別有意思。

執筆《解體諸因》的過程中,我相當確信,比起搞笑,我植入的應該是一種黑色幽默。但這也不過就是一種“佐料”,一種副產品似的東西——我自以為。

但是這一次文庫化時我重新讀了一遍原稿,發現這哪裏是什麼佐料,簡直全篇都是搞笑、搞笑,是搞笑的盛裝遊行。為了避免誤解,我得慌忙加上一句:在解謎方麵我可是認真地在設計,這個基本意旨不會改變。隻是“內容”並不像我當初印象中的那麼正經。

具體地說,《解體諸因》各章中解明的分屍動機原本是本著“往前一步就是搞笑,但還在正常範圍之內”的想法構思的,但現在讀起來簡直就是搞笑。我聽說第一版出版時有位評論家讀了一章之後就勃然大怒,說:“哪有因為這種理由而去分屍的人!”可能因為同樣的理由而中止閱讀的讀者在全國也有很多。您的心情現在我十分理解,實在是抱歉。但是還是請聽聽我任性的話,請別那麼生氣,哈哈哈地付之一笑就好了,然後我希望您能繼續閱讀第二章……咦?不行?別這麼說嘛。趁著文庫化的契機,請您一定要把後續讀完。好嘛,好嘛,各位(心形),拜托了。啊,但是如果你們全讀完了之後還是發怒的話可怎麼辦啊……

所以,那就把《解體諸因》當做精心設計的搞笑作品來讀……廢話,最初不就隻能這麼讀嗎,花了三年時間你才認識到嗎?肯定會有敏銳的讀者一針見血地指摘我。就像我前麵所說,解謎的部分是很認真的(真的假的?),可以稱之為解謎搞笑。“就像為了搞笑什麼都做的滑稽鬧劇一樣,為了詭計什麼都做的搞笑解謎。”西上心太先生早就這樣說過了,他可真是慧眼卓識。

總而言之,著眼點什麼的都無所謂,讓讀者諸君感受到樂趣才是我衷心希望的。還請多多關照。

最後附筆,在此對接受文庫版解說工作的鷹城宏先生與講談社文庫出版部的鬆本和彥先生表示深深的謝意。

一九九七年十月 於高知市

西澤保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