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3 / 3)

自我價值觀高的人具有三個“能力”:我有能力;我能與周圍的人交往;我能隨時隨地為他人的幸福做出貢獻。相信自己有學習和成長的潛能,發展出勇氣、信仰、自信、信賴生活和他人等等品質。反之,自我價值觀低是一種對自我的消極認識,自責、羞辱、憤怒、憎恨等毀滅性感覺將始終伴隨一生。

接納、確認孩子的各種情緒(尤其是消極的)

當家長否認孩子的感覺時,孩子覺得他得不到理解。隻有當孩子的情緒被接納,他的感覺舒暢了,他的行為才會良好,因為孩子是生活在感覺的世界裏。

傾聽孩子的心聲是有經驗的家長通過說話來了解孩子的感受,是非常有價值的一種方式。不論孩子提出的問題是大還是小,都要盡可能找時間立即去傾聽他所說的話,而不要讓孩子等你有了空閑時間再說。與孩子說話,為家長提供了一次了解和教導孩子的機會。立即傾聽孩子的談話,有助於贏得孩子的信任,這樣孩子才願意把所有的事都告訴家長。而對家長來講,了解孩子頭腦裏想的是什麼,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此,當孩子與家長談話時,家長要盡可能地立即與他交談。這樣孩子就不會失望了,他可以感受到他對家長是多麼的重要,他也就會更多地把心裏話告訴家長。

設立明確家規,定期召開家庭會議

孩子需要知道界限在哪裏,哪些是該做的,哪些是不該做的,沒有規則孩子反而沒有安全感。家規不超過5條到6條,應適合於家裏的特定需要,而且必須用肯定句來陳述,將家規貼出來。如果違反家規應明確相應的處罰措施。一旦建立,就應堅決執行,每隔一段時間,應對家規作調整和修補。定期召開家庭會議,使全家一起分享生命發展的過程,發展民主,相互尊重,享受愛的氛圍。

在一定範圍內給孩子選擇權

隨著孩子的成長,給他越來越多的自由和控製自己生活的權力是很重要的。 必須有意識地要求自己,甚至是克製自己的那種什麼事都為孩子做的想法,來給孩子一些自由度。給孩子一定的自由,表明家長信任和尊重孩子,孩子也會因此更加尊重家長,愛家長。

在一定範圍內給孩子選擇權,通過提供選擇,可以避免緊張氣氛,給孩子提供做決定的實踐機會。如“睡覺時間到了,你是要聽昨天的故事呢,還是想聽一個新的故事?”你今天是想穿粉紅色的上衣,還是藍色的T恤?(如孩子兩者都不選,父母可問:是我幫你選,還是你自己選?)做選擇並讓孩子負責任都是日常的行為,對於發展孩子的自我價值觀是至關重要的。

遊戲是兒童的主要活動,兒童通過遊戲學習

兒童通過接觸具體的、仿真的與生活有關的東西學習,需要與同伴、成人和環境互動交流,遊戲使兒童放鬆且發展專注的工作態度。在5歲之前不應過早開始對字母數字等符號的專門練習,這樣會限製孩子的思維,因為孩子的心智還沒成熟,對抽象的概念還無法理解。

正麵告訴孩子應該做什麼,而不是不該做什麼

傳統型家長的居高臨下的姿態,總是對孩子說“不準打人,不準在沙發上吃東西”等等,這種負麵的口氣隻會將注意力引向並集中於負麵的行為。而孩子仍然不知道好的行為是什麼,自己應該做什麼。

積極的說法是用美德修正孩子的行為,如“你忘記了與人和平相處”或“我們是在餐桌上吃東西的!”

每天抽時間跟孩子單獨相處,共同做點雙方都感興趣的事情

每個孩子都需要從家長那裏得到足夠的重視。在每天工作之餘,家長要騰出一些時間參加孩子的遊戲。要為孩子提供各種各樣的經曆,盡可能讓孩子接觸到各類東西。家長作為孩子的傾聽者、支持者、精神的陪伴者,當孩子遇到挫折時,應尊重孩子的感受,以超脫且同情的態度陪伴在孩子的身邊。

不要忘了給自己留下一點休息時間

家長應該主動地尋找一點時間,暫把孩子放在一邊。這是為孩子創造更好的心理環境。撫養孩子並不意味著家長要放棄個人的需要和夫妻間的交流,夫妻關係的和諧對家庭穩定至關重要。另外,家長需要點空閑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遠離繁瑣的家務和工作。要有一點幽默感,不要為自己的一點點錯誤懊悔不已。調整一下自己的心情,放鬆一下緊張的神經,善於休息,才能更善於工作。

讓孩子的爸爸發揮作用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爸爸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爸爸不僅是一個監督者,更需要成為積極的參與者。父母作為一個集體,討論教育的原則,與孩子一起遊戲,一起談話,這樣會收到更好的效果。讓周圍的人幫助你,使你自己的生活輕鬆。

享受孩子帶來的快樂

成功的家長深刻的感覺到伴隨孩子成長帶來的快樂。由於孩子使家長的生活變得偉大,使父母變得更有理解力,使我們生活有了希望。所以,不要去抱怨自己的辛苦,而要用心去發現和享受孩子帶來的快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