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開泰

中偉是我十六年前的碩士生,後來又師從範曉先生取得了博士學位。十幾年來,他一直在對外漢語教學崗位上勤奮工作,孜孜不倦地從事教學和研究,他是“全國優秀對外漢語教師”,也是優秀的對外漢語教學語法研究專家。

這部《怎樣教語法——語法教學理論與實踐》是中偉多年精心研究的成果,我讀完全稿,禁不住要為它叫好。這是一部研究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的專著,在理論探索上很有深度;這是一部對外漢語專業的教材,要言不繁,深入淺出,切合時需;這是一部以例述理、富有啟發性的好書,一部飽含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經驗、對從事這一工作的教師都大有啟發的好書。

古人曰,舉賢不避親,我願把我讀後的心得跟本書的讀者共享。

(一)

本書第一個特點是:在理論探索上很有深度。

對外漢語教學語法一直是對外漢語教學學科的研究熱點,論者輩出,成果多多。其實,就語法結構的描寫而言,就反映(規範、描寫、解釋)一種具體語言的結構規律的語法本身而言,對外漢語教學中運用的語法體係與在其他領域(如母語教學、詞典編寫、語言規範、語言調查)中運用的語法體係並沒有什麼不同。因此眾多的研究實際上都集中在一些跟語法教學有關的問題上,如現代漢語語法特點、外國學生學習的難點、教學中的重點、語法點的選擇、對同一語法點按照運用格式和運用條件的複雜程度作教學上的分級處理、幾個相關的語法點在教學上的排序等等。因此許多名為“對外漢語教學語法”的研究,實質上就是“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的研究。本書首標義幟,明確以“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為題,使人感到一種理論上的透徹性。本書從“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的意義”談起,繼而對對外漢語語法教學中的“教學重點”、“教學原則”、“教學方法和技巧”等問題展開全麵的探討,最後分析當今對外漢語教學界方興未艾的“三p模式”、“任務型教學法”跟語法教學的關係,可謂體大思精,很有一種新銳的理論探索的勇氣和理論研究的深度。

本書認為“漢語的特點體現在漢語的一個個語法點上”,從1955年的《漢語教科書》開始,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語法教學一直是圍繞著語法點的教學進行的。何謂語法點?語法教學中的重點是也。這正是從“教學的角度”研究語法的最大的特點。書中對對外漢語教學中語法點的選擇、切分、編排、說明等環節做了深入而細致的分析,許多觀點很有見地。例如對漢語的結構特點、學習難點和教學重點三者之間的關係,說得很辯證;用“補語”教學中認識和方法的改進來說明“漢語教學語法體係的革新”;說“語用因素對於漢語語法的深刻影響也是造成外國人學習漢語難度的主要原因之一”,這些都有理論上的探索創新意義。

盡管是一部麵向對外漢語專業本科生的導論性的理論著作,作者在很好地完成表述上的“淺出”的同時,更有許多理論“深入”的內容以饗讀者,可以說這是一部吸收了近年來在對外漢語語法教學方麵的前沿成果的集大成的著作。例如,作者提出,傳統的綜合教學法,實質上是一種“形式焦點教學”,“脫離語境,脫離交際”,難以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完全不教語法的“沉浸法”教學,是一種“意義焦點教學”,容易產生“化石化”現象;作者提倡“在以意義為基本焦點的活動中適當引導學生關注涉及的語言形式”,在注意意義焦點的同時也注意“形式焦點”,“實現第二語言教學中形式和意義的平衡”。這些觀點,非常引人深思。又如,作者用“陳述性知識的程序化”和“程序性知識的自動化”來說明“培養語法能力的關鍵在於練”,並在最後一章用“3p模式”的心理認知解釋進行了理論的分析,進一步說明了“3p模式”跟“任務型教學法”的區別和聯係,對兩者結合的各種方式的特點和利弊得失作了一番相當深入的探討,很有理論探新意義。我曾經對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作過這樣的總結:“從知識轉化為技能,使技能熟練為習慣,由習慣內化為能力。”現在見到本書的論述,更有理論上豁然開朗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