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知己愛人(二)(2 / 2)

這樣的布局是有來曆的。

如今的襄國公向文淵和向嶸父親向文浣是嫡親的兄弟兩個。那個時候,老襄國公還在世。向文淵是世子,生下來就有了爵位,也會繼承襄國公府的大宅。嫡親的兩兄弟年紀相差比較大,向文淵很疼愛弟弟向文浣。

向文浣成親之後,兩兄弟同居在襄國公府內。一次父子三人相聚,老襄國公就顧慮起小兒子的將來。

向家曆來子嗣單薄,這種兄弟同居於同一屋簷下的情況幾乎絕無僅有。雖然現在兩兄弟是兄友弟恭,但老襄國公總是擔心自己過世之後,兩兄弟會起什麼嫌棄。

就算是兩兄弟之間沒有嫌棄,但他們有各自的家眷,長久住在一起,哪裏沒有個磕碰呢。

老襄國公將擔憂表達的很委婉。

向文浣一點兒都不擔心,覺得就這樣跟兄長住在一塊並沒有什麼不好。但是作為兄長的向文淵似乎考慮的更多,也更了解老襄國公一些。向文淵就跟老襄國公提出來,可以將襄國公府的一半分給弟弟向文浣。

襄國公府是超品的國公爵,然而他們住的宅子卻是親王製的。曆代的帝王都默認了這一點,然而襄國公想的更加長遠。

雖然他們和皇室是同脈連枝,然而一代一代地下去,別說是他們已經改姓了向,就是宗室中也會因為帝位的更迭而有所興衰。

或許有那麼一天,就會有人拿這件事出來做文章。

向文淵的意思,與其到時候襄國公府陷入被動,不如現在主動地將宅子分開。將大宅的一半分給向文浣,不僅能夠消除老襄國公對於小兒子未來的擔憂,同時也是對皇帝表示忠心的一種方式。

分去了一半的府邸,襄國公府的宅子就不再是親王的建製了,而正好符合了他們國公府的身份,免除了將來可能有的後患。

老襄國公一聽就十分高興,覺得自己的長子不僅足夠孝悌,同時也有足夠的眼光和魄力。將襄國公府,乃至整個向氏一族交在這樣的長子手裏,他十分放心。

父子三人商量定了,就向上遞了奏折。而皇帝也很快批複,將他們大大地誇獎了一番,然後又將臨近的一塊地賜給了襄國公府。

父子三人得了聖旨的批複,立刻就召集人手動工。

所以,如今向嶸所住的向府,其實是從原來的襄國公府後花園隔出來的。雖然襄國公是想分一半的府邸出來給弟弟,但最後老襄國公做主,襄國公府還是保留了大半的府邸,隻是將後花園從假山一帶隔開來,加上皇帝新賞賜的地方,為向文浣修建了這座府邸。

如今兩家人來往,不是什麼大事的時候都是不走前門的,隻走假山旁邊的角門。那角門成年有人看守,入夜上鎖,天明就打開,兩邊的人來往十分方便。

兩邊的人也不說什麼國公府,都督府,一般都說東府西府。東府指的就是襄國公府,西府指的就是向嶸這邊的都督府了。

也因為有一半的府邸是從花園隔出來的,所以這邊整體的環境就仿佛是花園一般。

這樣的布置,也很合向文浣和陸夫人的脾性。

向嶸和阮玉珠到了主院的時候,陸夫人已經起來了。她聽到小丫頭稟報說兩人來了,趕忙傳話出來讓兩人趕緊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