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道三十一年,函穀關破,被中原視為蠻夷的大鄭鐵蹄入關,不久後開封淪陷,大周亡,史稱北周,鄭帝封周帝為醜王,攜周宗室子女200餘人押回北方,貶為奴隸,周帝第十一子在南方複國,仍號周,史稱南周,周鄭大戰數年未果,遂在紹興議和,鄭為兄國,周為弟國,天下共用年號為紹興。
紹興三十年,天有星落,地大動,新即位的周帝趙吉認為鄭將亡,國內少壯派勢力抬頭,在宰相賈中堂的率領下北伐,慘敗,雙方再次議和,賈中堂押往北方淩遲處死示眾,鄭為父國,周為子國雙方各遣宗室子弟為人質,其餘一切如舊。
周相賈中堂淩遲與市集,死前淚流滿麵自稱有負天下,並稱大鄭蠻夷享國不超60年,同時趙吉第三子送往了北方,鄭帝第十一子,5歲的完顏仆射,新取名南洪仆射被送往了南方,雙方再次和平。
延綿的淮河衝刷著不久前陣亡與此地數萬名將士的屍骨,南岸是招展的紅旗,象征的火,是為大周,北麵則是肅然的黑旗,象征的水,是為大鄭,入主中原時的蠻夷鄭人,經過中原文化的熏陶也開始講究五行學說,認為周有火德,而他們鄭則有水德,水克火,大鄭是被蒼天派來滅周的。
南岸穿紅袍的大周官員,許多泛紅了眼,有數人竟直接痛哭了起來,三十一年前中原倫桑,舉國受辱,短短三十一年,國家竟又受次大辱,怎能不哭。
“君憂臣辱,君辱臣死!”一名官員在淮河邊滿目悲憤的念了出來,一躍而下投進了淮河。
北岸的鄭人貴族們饒有興趣的指指點點,議和什麼的自有北方的中原人替他們做,他們來這裏與其說是鄭國大使,其實更像是遊山玩水。
趙憂,南宮仆射,兩個小小的質子在小船上擦肩而過,他們歪了歪小腦袋看向對方,此時的他們根本不懂質子這二字代表著什麼。
“你好,我叫趙吉。”
“南宮仆射。”
趙吉好奇的看著這位衣著與自己一般華麗的孩子,但南宮仆射顯然對他興趣缺缺。
合約簽訂,鄭軍甲士耀武揚威的高舉兵器撞向地麵,使者奔向四方宣告和平。
和約簽訂同年,大周皇帝趙吉退位史稱周烈宗,新皇趙構登位,大周失去了昔日的傲氣,
淮河以南上至廟堂,下至江湖草莽,再無人議論過兵戈北伐之事,北方的大鄭也早就失去了南下之心,遊牧民族開國時的傲氣早已在紙醉金迷中消失殆盡,馬上民族的子弟有些竟然連馬背都上不去。
時間一點點的流逝,和平好像會這樣永遠的持續下去,雙方也都滿足與現狀,然而在大鄭國的北方,所謂的龍興之地,新的餓狼正在慢慢長大。
“鄭國運不會超過六十年。”函穀關上,大鄭國的星象師說出了這驚人之語:“賈中堂真乃一世人傑也,他早已看破了這星象,但是天意豈能人能阻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