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永信
幾年前,還是《中國青年》雜誌記者的李陽泉先生提出要來少林寺體驗生活,進而提出想對少林僧人進行一次較為全麵的采訪。
我答應了他的第一個要求。那時候,我們相識時間很短,我並不了解他,在我的印象中,他對佛教也是剛剛有所接觸。因此,我沒有建議他馬上開始采訪,而是希望他多了解少林。
之後,他成了少林寺的常客。每年都會來幾次,而且每次來,都會停留一段時間。他常常住在掛單僧人的禪房中,和我們僧人一起過堂吃齋飯,在殿裏,或者在禪房裏,和一些僧人交流。久而久之,和寺裏僧人都熟悉了。印象中最深的一次,那年春節前,寺裏正在準備過年,他來了。他拿出自己寫的幾篇文章給我看,我大略翻了一下,全是與少林寺和少林僧人有關的,是這幾年他在少林寺與僧人們交往後的感受。他的文字已有一種宗教的情懷,我很喜歡。覺得他“全麵采訪少林僧人”的機緣已經成熟了。
其實,對一個特定時期一個寺院中的眾多僧人進行全麵的生活記錄,是一個很不錯的想法。想想看,如果我們現在能夠找到一本記載五十年前少林寺僧人群體生活的書,它的價值應該是很大的。但是,這項工作做起來並不容易。從事這項工作的人,除了具備一定的文字水平、交流水平以外,還需要有把握相似人群不同點的能力,更需要對佛教有所了解,要有善意。
半年之後,李陽泉先生把寫好的40多位少林寺僧人的采訪文章給我看。我認真閱讀了他的文章。那些我非常熟悉的同修在他的筆下異彩紛呈。文章由一個又一個小故事穿起來,很好讀,有些故事盡管就發生在我身邊的同修身上,但我還是第一次聽說,讀來親切又別有韻味。
去年,少林寺禪堂打七,他來體驗。解七後,我問他感受如何。他說,感覺自己好像前世曾在這裏修行過。其實,他這幾年在少林寺的采訪,就是一種修行。他用堅定的信念,樹立正信,融入其中,終有所成。如今,《在少林遇見他們》馬上要付梓了,作為他在少林遇見的人之一,我深表祝賀。
是為序。
2007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