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擴展殖民地,裏倍庫開始大肆砍伐這裏的森林,將木材送給隨從。
今天的這裏,是個風景優美的小鎮,被巍峨的懸崖包圍的海岸,漁船和遊艇林立。小市場在岸邊一字擺開,彩色的鴕鳥蛋、用沙子做成的畫、小風鈴……隔條小馬路,則是一家家賣海產品的商店。鮮貨、幹貨,南非鮑魚、開普石頭龍蝦……南非最早的魚市場,1884年建立,也在這裏。現在為一家海鮮零售商場Mariner’sWhartf。這裏也是史努克梭子魚工業中心。禮品店、餐館,美味的龍蝦餐。龍蝦漁船隊的總部,嗬嗬,也在這裏。
不過這裏最出名的,還是海豹島。到了這裏,就知道中國人來的不少,在買去海豹島船票的窗口,意外接過中文的介紹資料。
出了風平浪靜的港口,風慢慢大起來,海浪也大,把船頭都打濕了。船不像行駛在海上,像是在跳,砰砰砰的。有人驚呼,原來是看到了鯨魚,大家都馬上跟過去瞧。
船行了大約40分鍾,它們在眼前出現了,還從未見過這麼多海豹呢。
在海浪於周圍激蕩的滑滑岩石上,這些看起來滑滑的可愛東西,有的慵懶地躺著,有的在嬉戲,有的突然鑽進水裏。藍天碧海,自由快樂的生活。
南非人熱愛動物,保護資源的意識很強。很久以前,漁民經此,便發現了這些礁石上的海豹,可是,沒人對這些近在咫尺的海豹動歹心。有的漁民,往來於此,倒是時時丟些小魚喂它們。也因為這樣,海豹愈聚愈多。這些海豹,有時也會圍著漁船要吃的呢。
這是開普軟毛海豹,產於南部非洲,活動在南非及納米比亞的海岸線上。這些壽命達20~40年的海豹,遊泳速度可達每小時17公裏。
這個島叫德克島,隨季節變化,海豹有600~5000隻不等。
為了保護這棲息地,遊客禁止上島。我們乘坐的遊船便在離它們很近的地方,慢慢轉圈。
這麼近地看這些可愛的動物曬太陽、撲食、玩水,不也就夠了嗎?
我自駕在南非的花園大道,除了海景連綿,這裏還有鬱綠的山林,碧綠的湖水。原野峽穀飛瀑流泉,充分體現了彩虹之國南非豐富的地貌。看野生鴕鳥在原野上奔馳;去赫曼努斯,全世界最好的陸地觀鯨點看鯨魚;我不知道下站,下個轉彎處有什麼驚喜在等我。
作為航海家狄亞士及達伽馬在南非最初登陸之地的莫塞爾,有狄亞士博物館等博物館建築群。
摩索灣的海邊,一棵500多年的老樹枝繁葉茂。1500年,指揮官派得羅將一封家信放在長筒靴裏,放在這樹下。第二年,另一指揮官發現了此信,傳遞下去。此後,這樹開始成為書信的中轉站。這樹被譽為非洲的第一間郵政局。由此,南非第一家郵局成立。
藏有8萬年前科薩族工藝品的洞窟Cave自然讓我心馳神往。而按從前,我對枯燥的燈塔不感興趣,現在,我對那指引,心懷溫暖與感激。
莫塞爾的土地非常適合種植蘆薈,莫塞爾附近一個叫Albertina的小鎮,Alcare工廠的蘆薈產品讓我愛不釋手。
去喬治城看當年荷蘭人修建的教堂,看早已成過往的蒸汽小火車。有非洲瑞士之稱的克尼斯那,有湖海相連的美景。周遊環礁湖是最精彩的項目,美味的牡蠣也讓我很久難忘。有著刀削峽穀一樣的齊齊卡馬是非洲大陸第一座海岸國家公園,奧蘭治橋,是全世界最高的蹦極點。這個,我隻有看的份。
沒有天敵的動物最先滅亡,在肯尼亞,那個英國人給我講奧蘭治河邊的動物實驗。今天,我來到這河邊。
奧茨頌的鴕鳥養殖從殖民時代開始,但我最喜歡的是坎戈鍾乳石洞。伊麗莎白港的西側有衝浪基地,喜歡野生動物的可以從大象公園走到花園大道,這條從未被破壞過的自然生態走廊,讓我為自然的神奇驚歎時,心懷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