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1月(1)(2 / 3)

在這個世界上,純潔的思想不就是最純潔的事物嗎?人們的思想都由自己負責,因此人的純潔與否,是個人的私事。有抱負之人能看到通往高尚的道路,他的心靈已經預見了那永恒的平靜。

自詡謙卑之人,首先需問自己幾個問題:

我是怎樣對待他人的?

我對他人做了什麼?

我對他人作何想法?

我對他人的所做所想是否出自於無私的愛?

若一個人在心靈平靜之時追問自己這些問題,他將認清失敗的症結。

戰勝罪孽與邪惡的人是人生的勝者。

01月05日

誠心祝福、祈禱之人可得真與善。

心存愛意,人生始真,此可謂人生真諦。明此理之人,會毫不猶豫地拋卻私心,以愛的精神安身立命;心中充滿愛,則待萬事萬物都能致以愛的誠意。

上帝傳達愛的精神不是為了消除惡念,而在於消除分歧與爭論。

天堂的大門永遠向每一個人敞開!但是,隻有憑借自己的願望和力量,才能升入天堂。有的人被黑暗所俘獲,自願種下罪孽的苦果,那天堂的大門隻能向他關閉。

真正的生命,遠比沉溺罪惡、蒙受苦難更加廣博、高深、高貴、神聖,它能讓你腦明心樂、祥和平靜、正直闊達。擁有這樣的人生,你就能不斷地糾正自己的過失,克服邪惡的引誘。在今日之世,麵對外界的千變萬化,隻要你能堅定不移地保持自我,在焦躁的人群間恬淡處世,在動蕩不安中找到和平,這樣的人生就會伴隨你一生。

拋卻罪惡與私心,心靈便會重獲不朽的快樂。心靈一旦達到無我境界,快樂便會伴隨著平靜和純潔隨之而來。存私欲、好爭論、品性不潔,都是快樂所厭惡的東西,這樣的心靈,快樂會毫不猶豫地摒棄而去。因為快樂無法與自私共處,它隻執著於博愛的靈魂。

時時刻刻皆應珍惜,分分秒秒都是注定。

01月06日

一個人若追求純淨的生活,他的思想必然日日進步。

在一顆純淨的心房裏,偏見和憎惡毫無藏身之所,因為純淨的靈魂之中早已注滿溫柔和愛。心靈純淨的人,眼中看不到邪惡之物。換句話說,隻有在他人的意圖中尋不到邪惡的人,才能從罪惡、憂傷和苦難中解脫出來。隻有理解了邪惡之心會與憂傷、仇恨之靈為伍,並在啜泣和饑餓中無休無眠時,款款柔情才會烙進一個人的身體裏,他才會懂得對世人憐憫,因為他切身體會過。

精力充沛的實幹家不會被困難嚇倒,相反,他會不斷地研究克服困難的辦法。因此,懷有無盡抱負之人不會屈服於誘惑,他隻會思考如何錘煉出堅定的意誌;不良的情緒隻是個膽小鬼,它隻在人虛弱無備之時才悄悄接近。曾被誘惑擊垮的人,應該冥思誘惑的本質和意義,因為隻有這樣才能戰勝誘惑。而那些渴望戰勝誘惑的人,首先要明白誘惑是如何在黑暗且錯誤的思想裏漸漸蔓生的,而後,通過自省和沉思,學會用真理來驅散思想中的黑暗,以真理取代錯誤的想法。

若想知曉真理,必先認識自己。自我認知是通往自我征服的正途。

直麵真理,在無數次彷徨與傷痛過後,終將達到智慧和極樂的彼岸。不在最後一刻被打倒,不在最後一步被驅逐,而是自始至終以堅定不移的信念壓倒內在的敵人——這是人類神聖的職責和光榮的目標,是每個聖賢之人公開宣揚的價值。停止抱怨和謾罵,為了維護生活的正軌而開始尋求被掩蓋的正義,人始成其為人。若一個人始終跟隨正義的步伐前進,他將不會因自己的境遇而抱怨他人,而是用堅強且高尚的思想武裝自己;他也不會埋怨環境的不如人意,而是借此加速自己的進步,發現自己內在的力量和無限潛能。

每日冥思真理是何物,然後自審每日所得。

01月07日

當差錯發生時,不要設法逃避,定要修正它們。

向善與向惡皆由心生,你將作何取舍?既然你已通曉正誤之道,那麼,你將選擇培養什麼、遏止什麼?

你的所行所思都是自己的選擇,你的內心全由自己塑造。力由己生,命由己塑。真與愛,虛與恨,皆由己成。

若想向上一步,必須有所舍棄。要想抵達高處,必要犧牲低劣之物。拋下罪惡之心,良善才有保障。正如隻有消滅無知,才能獲取知識。每次收獲必要付出代價,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代價。世間的動物爬蟲都有自己的原始本能,但人類在向上的求索中,必須犧牲某些低級欲望,才能換取更高尚的稟賦和能力。有多少偉人都因為固守舊習而功敗垂成!在每一次微小的犧牲之後,總會有一名展翅的天使帶你翱翔於知識與智慧的高峰。

望勇於犧牲之人不再退回愚昧的穀底,望他事事小心,堅定地抵禦邪惡的誘惑。

上帝的教導讓人們重拾一個簡單的真理:公正,或者說正確的行事,已完全成為個人修善的問題,不再與個人的所思所行有所分離。一旦領悟了冷靜和耐心的意義,通過不懈的努力,它們將融於習慣之中。

一開始隻是一次冷靜而耐心的思索,進而不斷實踐,甚至與日常生活相伴相隨,直到“習慣成為第二天性”,憤怒和急躁便恒久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