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經院的弟子皆不喜與人爭鬥,倒也無所謂今年沒了單獨的一座劍台。他們與守正院、戒持院等負責門中日常事務的道院弟子一起,圍坐在亥字號劍台下。
俞和看了看周圍的守正院弟子,他故意找了個偏僻的角落坐下,免得撞見方家怡。可等他抬頭去看中央劍氣淩雲台,才發覺自己的擔心純屬多餘。這位方師妹與門中諸位前輩師長一起,正坐在中央劍台之上。
在方家怡的身邊,全是羅霄劍門中德高望重的耆宿真人,可她非但沒有一絲拘束的模樣,還與身邊的真人們談笑風生,好不自在。
俞和心中暗笑,看來她這個守正院掌院,還真是做得有模有樣。
搖了搖頭,俞和收回目光,不再去看中央劍台。他心裏知道,如今的春分大祭門中試劍,已不再是屬於他的舞台。而且這個時候就算是有人邀他上台試劍,他也隻會微笑婉拒。經曆了山門中的諸多是非紛擾,一番起起落落之後,俞和隻想把自己深深的藏起來,他不再希望將所有人的目光,聚集到自己的身上。
其餘劍台上的試劍,依舊是熱鬧非凡。
俞和隨意的望了望,覺得有些興意闌珊,似乎那喧囂熱鬧的場景,與他之間已然隔著一睹無形的牆壁。亥字號劍台也沒人過來邀劍,俞和看了一會附近幾座劍台上的比鬥,回想起自己第一次在羅霄劍門登台試劍時的情形,嘴角微微一笑,閉上了眼睛。
幾年過去,自己已不是當年那個初學劍道,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而劍門中亦物是人非,如今南啟真人成了揚州府供奉閣的執事,公務纏身,連春分大祭也沒回山來觀禮;李毅師兄跟著鎮國真人離開了羅霄劍門,不知去向何方;太一院的熊山壯被派到了燕雲別院,這次也沒回山;那年結下五行劍陣,陪俞和試劍的幾位師長,倒是依然都在中央劍氣淩雲台上,不過在他們的眼裏,俞和卻已未必還是當年那個討人喜愛的少年了。
想到此處,俞和不禁又搖了搖頭。忽聽見有人疾奔過來,高聲呼喊著他的名字。
俞和睜眼一看,跑過來的卻是一位新入門的師弟,他記不得這人是天樞院還是玉衡院的弟子。
“俞師兄,夏侯大師兄喚你速去甲字號劍台!”
俞和一皺眉,這個時候夏侯滄遣人來叫自己過去,莫非是要讓自己鎮守劍台?有心不想拋頭露麵,但在春分大祭這等喜慶的日子上,俞和又不好駁了夏侯滄的麵子。他遲疑了一下,還是站起身來,朝甲字號劍台走去。
就算俞和最近似乎是被打入了冷宮,而且山門中也謠傳俞和犯了大過錯,被貶為天罡院的灑掃弟子,但俞和依舊是俞和,放下竹掃帚,拿起三尺長劍,他依舊是那個可以在談笑間殺得魔宗修士人頭滾滾、血流成河的俞和。
一路走向甲字號劍台,擁擠的劍門弟子一看走過來的是俞和,全都默默的讓開了一條通路。羅霄諸院的師兄們,按住了身邊的年輕弟子,他們紛紛壓低聲音,在師弟們的耳邊反複叮囑:若要試劍,萬萬莫要去找這個走過來的人,十九代,乃至十八代弟子之中,以此人劍術最高,而且絕非高出一點。
有的年輕弟子心高氣傲,還不服氣。於是師兄們便會將他拉到一邊,把俞和仗劍出山,獨鬥群魔的種種事跡一一講述,年輕弟子們聽完了,滿臉都是崇拜。
“修劍當如俞和,但為人卻不可學他。”各院師兄看著俞和的背景,誰也不好妄下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