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莊住著不到百戶人家,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哪個有錢的善男信女,心血來潮出資在村子的東頭不到四五十米的地方,修了一座小廟。
廟裏供奉著一尊泥菩薩,小廟香火還很不錯,一個小和尚在裏麵早晚點香打掃,虔誠地守候著、接待著七裏八鄉的村民。
那些人家但凡遇到點過不去的大事小事,都要到小廟裏來燒香求願,施舍香火錢。廟太小即使香火不斷,也才可以勉強養活一個小和尚。
負責打掃的小和尚,是不遠處的山溝裏貧窮人家的子弟。從小得病,沒錢治療,又怕白白地死掉,就送給了廟裏。等長到成年,被安排到了婁莊的這個小廟裏。
小和尚到了這裏,婁莊的人都不知道小和尚叫什麼,附近也沒有其他的和尚。用不著用名字去區分什麼,既然是和尚,也就都直接喊他小和尚了。
小和尚性格比較好,與人相處時總是笑眯眯的,感覺和誰都親,時間一長,婁莊的人都當他是本村的一份子。
但逢村裏有大小事,隻要招呼一聲,小和尚也會跑來幫忙,與尋常人無異。
村子裏的小夥子跟小和尚混熟後,常常會探聽小和尚家事,小和尚也不避諱,就會毫不隱瞞地說出自己的身世,以及出家後的法名。
小和尚平時看著那些村民家父子、母子間的那份親情顯露,就會無聲地掉下眼淚。時不時地請村裏那些老人幫著照看香火廟門,戳個空回家看望父母兄弟和親戚,暖暖人間親情。
路途遙遠,來來去去就是好幾天。等回來的時候,婁莊那些被他托付照看香火的人,如數地拿出這幾天的香火錢,一個大子都不帶黑他的。誰都不會和菩薩的弟子作對。
回來後總有那些年齡相仿的年輕人取笑他,說你這個小和尚俗心不死,還總想著回家找媽媽,是不是總惦記著要吃奶啊?要是那樣的話可就麻煩了,就不怕菩薩怪罪下來,將來不得超生嗎?
小和尚本來是憨憨地、笑嘻嘻地摸著光頭撓癢癢。突然一聽到菩薩兩個字,立馬變得規規矩矩起來,還一本正經地一個勁禱告:“阿彌陀佛,善哉善哉,罪過罪過。施主太過玩笑了。”
往往在這個時候,身邊的那些俗家人也會突然肅然起來,不敢太過玩笑了。
等到廟裏沒有香客的時候,小和尚就會跑出來和村裏小夥子們一起玩。小夥子們偶爾也會聽到小和尚說一些、關於自己先前出家時的那個廟裏的事。
小和尚說原來的那個寺廟如何如何地大,人如何如何地多。自己的師傅如何如何厲害。
特別讓小和尚佩服的是寺院裏的主持,那能耐可就大的去了。小和尚一說到主持,眼睛都瞪大了,眼裏放著光說:“聽師傅說,主持還有騰雲駕霧的本領。可惜的是,我們這些小沙彌都沒有機會能看到。”
聽了故事的小夥子都笑話小和尚在吹牛。要有那本事,那不就成了神了。小夥子拉著小和尚堵住一個過路的老人,指著小和尚說:“大爺,小和尚說她師祖爺能騰雲駕霧,你信嗎?”
老頭笑笑,點了點頭,轉而又搖了搖頭。
小夥子拍拍小和尚的肩膀:“你看吧,連這麼大年紀的人都不信。你說,你是不是在吹牛。”
小和尚臉紅紅的,沒法辯解。撓著腦袋,想起師傅的教誨:不妄言!不爭辯!一定要做到。這是出家人的修為。
小和尚紅著臉,沒說什麼,就回到廟裏跪在菩薩跟前,雙手合什,向菩薩禱告,自己剛才的妄言,請菩薩恕罪。
小和尚特別喜歡湊熱鬧,看著那些年輕人和小媳婦嬉皮打鬧的,也會偷偷地掩麵偷著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