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靖康元年二月(即公元一一二六年)東京汴梁,皇城。
當今大宋天子宋欽宗趙桓,頭頂高一尺,寬一尺卷梁二十四道,用玉犀簪固定著的通天冠,身穿著通體絳色,襯裏用紅色,衣領衣袖衣襟鑲嵌著黑邊的,腰掛金玉大帶的絳紗袍,足蹬白襪黑冩的朝服,此刻正襟危坐在位於文明殿的龍椅之上,看著下麵吵吵不休大臣們。
隻見有的大臣說什麼,我國國力衰微,將寡兵疲,而番邦虎狼之師,養精蓄銳,況且進日又已接渡過了黃河天險,連攻下滑州了,現下番邦兵峰已經達到了汴京城外,不如早做打算為上,遣使議和為上。
又見有的大臣說到,不拚上一拚,怎知最後結果?說早做打算的那些人是不是已經準備去給金人做奴才去了啊?
又有大臣附和道,就是說的輕巧,遣使義和,誰去義和?是你嗎?是你嗎?說著話還用手指對著方才說遣使議和的大臣們一一指點了過去。被他手指指過的人們,無不,或低頭看著自己的腳,要不就是抬頭看著文明殿上的天花板。
隻見這話一說,頓時猶如一枚石子落入平靜的湖麵般一石激起千層浪,頓時這個平日裏神聖無比的文明殿上就猶如街市上的小販般吵吵開了。
。。。。。。
以上這般情景,自打上歲年末開始,在這大宋王朝的文明殿上,每日朝會,就沒有消停過,所以宋欽宗趙桓今日也沒有理會這些個大臣們,任由他們嘴仗打個不停。
這是為什麼呢?這個事啊,還得從上歲年底說起,再往前推的話,這事還得賴他那不懂政事,風流無比的宋徽宗老爹。
自打去年中旬八月間,北方大金國以“張覺事變”為借口舉兵南下起。說到這個“張覺事變”這個氣就不打一處來啊,這個一整個大宋王朝上至宋徽宗皇帝到低下的大臣們,沒有一個不是拿著這個國事當做兒戲的。
那是1120年宋金簽訂海上之盟,共同約定進攻遼國。這個盟約第一條就約定宋金兩國是兄弟之邦,地位完全平等。
北宋收回幽雲十六州,雙方誰也不能接收對方的叛徒。
1121年金國派使臣拿著文本來宋,催著宋朝按照盟約出兵北上攻遼。
偏巧不巧的就是這個時候北宋爆發了南方的方臘之亂,北宋迫不得已隻得出動準備北上的正規部隊南下前去鎮壓方臘,這一耽誤就把宋金兩國共同伐遼的事而耽誤了,這樣一來宋朝就敗盟了。
眼見金國使臣來到汴梁之後,宋徽宗及其使臣也就耍了個心眼變相的把人家金國使臣給扣下了,這個扣下可不同以往的扣留人質,而是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還時不時的給人家點貴重禮品,那可真是好吃好喝好待遇的。這一耽誤就耽誤了三個月。
沒得辦法,金國隻能自己發兵攻打遼國,這一打可真是摧枯拉朽砍瓜切菜般,一下子就把遼國的東西南北中五京除南京外的四京給打了下來,這個時候北宋也平定了方臘之亂,由大元帥童貫率領著得勝的疲憊十萬之師攻打遼國南京,意圖一舉收付幽雲十六州。
卻不想北宋的大軍竟然連人家金國打剩下的這點遼國部隊都打不過,最後還是請求人家金國幫忙,這一幫忙可倒好,人家金國一舉就把遼國的東西南北中五京給全打下來了。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不願背盟,也就讓宋朝出了一百萬銅錢的代價收回南京改為宋燕京留守,三百萬兩白銀收回西京,完顏阿骨打在交割前去世,金太宗完顏吳乞買繼位所以未能交割完成。
偏巧這個時候遼國興京節度使張覺的出現打破了宋金兩國虛假的盟約。這個張覺在金國進攻遼國的時候自行招募了五萬軍馬意圖抵抗金國,可是這個時候為時已晚,迫不得已張覺便投降了金國。
金國還讓張覺率領著本部五萬軍馬留守平州做節度使,張覺不甘心做叛徒,便又起兵反叛金國。金國於是便起大軍前來攻打張覺,張覺審時度勢,便投降了宋朝。這樣一來宋朝可就違背了當初宋金兩國的盟約互不接收對方的叛徒的。
宋朝接收了張覺,這一下子金國就不幹了,於是金國前來興師問罪,宋朝惹不起金國,便將張覺給砍了腦袋。
這樣一來,便讓幽雲十六州的軍民寒心不已。
到了,公元1125年8月,金國完顏宗望、完顏宗翰便以張覺事變為由奏請金太宗分兵東西兩路起兵攻打大宋。
到了這一年的十月,東路完顏宗望親率大軍自平州(即今河北省秦皇島市盧龍縣)攻打燕山府(即今北京市西南)。北宋朝廷裏的易州(今河北省保定市易縣)戍將韓民毅畏懼金國便打開易州城門,一舉投降了金國。
公元1126年1月2日,於白河(今北京密雲縣白河峽穀)和古北口(今北京密雲縣古北口鎮)大敗宋軍;兩天後,1126年1月4日宋軍大將郭藥師投降金國,大宋燕山府防衛崩潰;不久之後金國擊破大宋朝中山府(今河北定州)派來的援軍三萬餘人,1月14日又破宋兵五千於真定府(今河北正定),1月22日克信德府(今河北邢台)。
當金兵侵入中山府之後,這個時候金國的大軍距離大宋都城東京那可就隻有十日路程了,情勢愈加的緊迫。這個時候宋徽宗又想棄國南逃(宋徽宗逃跑的次數也不少啊!)。給事中吳敏去見徽宗,竭力反對徽宗皇帝逃跑,主張任用有威望的官員,堅城固守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