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伴隨著雞皮疙瘩的機緣(1 / 2)

滄州大鼎王朝定鼎江山一百多年來,與仙家府邸聯合,得了不少好處,皇室宗親一個個皆是仙門中人,隻是大鼎王朝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修道不修佛,修佛不修道!

要說這佛道雙方都是正道仙俠,為何卻有這樣的規矩呢,為何就不能佛道雙修呢?

究其原因卻是因為佛道理念多有相悖之處,道門修真講究的是獨善其身,一人超脫,逍遙自在,心比天道,忘情長生。

但是佛門卻講的是兼濟天下,普渡眾生,改邪歸正,渡難救厄,眾生平等,兩者之間的修行理念讓兩家即便同為正道仙俠,卻無法相容兼並,至少表麵上如此。

且佛道兩門因為立教理念的根本不同,就連修行法門也大相徑庭。

道門講究吸取天地靈氣為我所用,我之一身比擬天地,萬物皆為我供養真元靈氣,供我超脫,效法天道,太上忘情。

佛門講究我與天地同生,不修真元存於身,內悟智慧塑法力;我與眾生一體,不練皮相求長生,練得金身渡世人。

兩者之間,一者向外求索,一者向內頓悟,一者向大索取,一者小中見真,可以說矛盾尖銳到了極點!

若要說兩者的共同之處,便都是慕求極樂之境!

何為極樂?無苦無悲,無憂無怒,無怨無恨,無嫉無仇的大歡喜,大圓滿的境界。

當然,到底何為歡喜,何為圓滿,這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畢竟佛祖也說杜絕七情六欲,斬斷情絲方能圓滿;但凡人隻要夫妻恩愛,家庭和睦,生意興隆或者高中狀元,光宗耀祖,子孫滿堂便再無遺憾。

就連凡人和神佛的理念都相去甚遠,更別說是道佛雙方了。

因此,即便是大能者將佛道兩家的功法融合一體,也不會將理念融合,要麼依舊是佛門高僧,要麼依舊是道門真人,這才有了大鼎朝廷立下的修道不修佛,修佛不修道的規矩,還被周邊王朝國家所讚同引用!

大鼎王朝京州盂縣洛府之中,一十四歲少年手捧一本經書細細品味,身旁還放著幾本經書,仔細看來,卻都是佛家經典!

少年是洛府公子,名曰少卿,盂縣城裏出了名的少年天才,熟讀各種詩書禮儀,聖人經典,且對佛經道經也很感興趣,常常研究,年方十四卻已經考取了功名,是一位舉人老爺,被人津津樂道。

隻見這位舉人老爺看著佛經嘖嘖稱奇:“稀奇,稀奇,地球佛門講究掃地不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罩紗燈,但凡修行連葷腥都不能沾,這裏的佛門卻絲毫不忌諱葷腥,酒水,甚至於遇見惡人不能渡化便金剛怒目要殺人,還言水中也有八萬四千蟲子,放走惡人行惡是助紂為虐,真是不知道是假佛門還是因為這裏的和尚能修法煉神,所以理念不同啊。”

而與此同時,洛府閨閣之中,滿桌都放著道經的洛府小姐,與洛少卿同日而生的胞妹洛天傾也奇道:“這道門也夠古怪,居然效法天道,弱肉強食競爭生存,對門下弟子也好似養蠱一般,弱者就要被拋棄,這若放在地球上,恐怕就是旁門左道吧?”

這兩人好似是心意相通一般,即便隔著幾個院子也能順利對話!

當然,實際上這洛少卿和洛天傾都是來自於地球的穿越者,但並不是穿越了兩個人,而是一人,隻不過這一人意識思維卻占據了兩個靈魂,兩個身體,形成了這樣縱使相隔千萬裏的距離,卻也能知道另一人在做什麼,看什麼,說什麼,蓋因兩人卻具是一人的緣故!

剛開始洛少卿和洛天傾為此事驚恐,惶惶不可終日,但後來習慣之後便也不當回事了,畢竟無力回天,整日掛在心上也徒生煩惱,隻能權當無事。

原本依著洛少卿的性子是不喜讀書的,但奈何這個世界如同地球古代,沒有任何的娛樂項目,隻有一些說書的,說修真者之事,或者便是皮影戲,無聊之下,讀書便成了他與她唯一的樂趣,因為能一心二用,兩人分讀不通的書,同時思考不通的事,且還生的幾乎過目不忘,這才成了少年天才!

當然,考取舉人功名的時候自然是作弊了,有這麼好的條件還不作弊的話,那洛少卿就是真傻子了!

“小姐,小姐,那何家公子又騷擾上門來了,站在門口說非要見小姐一麵不可!”一個十三四歲的丫鬟慌慌張張的闖了進來焦急的報告道。

隻不過丫鬟見到她家小姐洛天傾桌上的道經,忍不住捂住了嘴巴小聲的說道:“小姐,您怎麼又看起這種書來了?上次您頂撞了陸家老爺,便是以這道經中道歌譏諷,便引得老爺不快,罰了您兩個月的月錢,還是少爺暗中救濟才有的花的,這要是再被老爺發現了,可是要打板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