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化底蘊深厚

好的語文老師一定是有使命感的文化人。《鄉愁》中濃鬱的思鄉之情,《背影》《父母的心》中父母之愛的百轉千結……這些豐富厚重的人文底蘊無疑體現了語文教育立德樹人、以文化人的獨特教育功能,同時也讓課型變得豐富起來,這恰是語文的魅力所在。

四、注重方法點撥

王老師的教學特別注重語文學習方法,注意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從而讓學生養成自學語文的良好習慣。如《鄉愁》的教學強調學生的“傾聽”,並引導學生做筆記;《鬆樹金龜子》的教學從細讀課文“注釋”開始;《沁園春·雪》的教學注重朗讀指導,注重“涵泳”;等等。這些都體現了學習方法的提示和點撥。

五、課堂結構嚴謹

好的語文課應該是一篇主題突出、結構嚴謹的好文章,甚至是一首好詩。《秋頌》的教學從分析描寫了哪些景物開始,接著尋找關鍵詞,將這些意象組成一首詩歌,然後由景及人,層層推進。與其說這是散文《秋頌》的教學,毋寧說是新詩創作的過程。

好課是有氣質的。本書既有語文本體內容的展示,也有教學方法的示範,還有語文課程觀的升華。作者的反思講述著這些課例“煉”的過程;聽課老師的現場感受引領讀者走進課堂,瀏覽別樣“風景”;語文名師的評課則能使我們進一步讀懂課堂,感受課堂氣質。相信本書會給讀者多方麵的啟發。

語文教育是啟迪心靈的學問,對立德樹人意義重大。語文教師的專業發展,一定是立足於課堂的,通過一節節課,體現課改理念,表達文本理解,彰顯教學智慧,展示個性特色。正如王老師所說,真正意義上的好課是你用生命把文本、作者、學生、課程標準一起放在心中,然後慢慢地“焐”出來的。換句話說,名師不是“說出來”的,更不是“捧出來”的,而是紮紮實實“做出來”的,是在課堂的肥田沃土裏生長出來的。

語文教師的專業成長不靠天,不靠地,全靠自身。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總是善於總結教學經驗,把握教學規律,反思教學得失,更新專業知識,提升教育理論。最重要的,是要有教育的理想、情懷和品質,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哺育具有中國氣質、中國精神、中國思維的新一代中國人。

顧之川

2017年10月20日

(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審,課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員,兼任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

三、文化底蘊深厚

好的語文老師一定是有使命感的文化人。《鄉愁》中濃鬱的思鄉之情,《背影》《父母的心》中父母之愛的百轉千結……這些豐富厚重的人文底蘊無疑體現了語文教育立德樹人、以文化人的獨特教育功能,同時也讓課型變得豐富起來,這恰是語文的魅力所在。

四、注重方法點撥

王老師的教學特別注重語文學習方法,注意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從而讓學生養成自學語文的良好習慣。如《鄉愁》的教學強調學生的“傾聽”,並引導學生做筆記;《鬆樹金龜子》的教學從細讀課文“注釋”開始;《沁園春·雪》的教學注重朗讀指導,注重“涵泳”;等等。這些都體現了學習方法的提示和點撥。

五、課堂結構嚴謹

好的語文課應該是一篇主題突出、結構嚴謹的好文章,甚至是一首好詩。《秋頌》的教學從分析描寫了哪些景物開始,接著尋找關鍵詞,將這些意象組成一首詩歌,然後由景及人,層層推進。與其說這是散文《秋頌》的教學,毋寧說是新詩創作的過程。

好課是有氣質的。本書既有語文本體內容的展示,也有教學方法的示範,還有語文課程觀的升華。作者的反思講述著這些課例“煉”的過程;聽課老師的現場感受引領讀者走進課堂,瀏覽別樣“風景”;語文名師的評課則能使我們進一步讀懂課堂,感受課堂氣質。相信本書會給讀者多方麵的啟發。

語文教育是啟迪心靈的學問,對立德樹人意義重大。語文教師的專業發展,一定是立足於課堂的,通過一節節課,體現課改理念,表達文本理解,彰顯教學智慧,展示個性特色。正如王老師所說,真正意義上的好課是你用生命把文本、作者、學生、課程標準一起放在心中,然後慢慢地“焐”出來的。換句話說,名師不是“說出來”的,更不是“捧出來”的,而是紮紮實實“做出來”的,是在課堂的肥田沃土裏生長出來的。

語文教師的專業成長不靠天,不靠地,全靠自身。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總是善於總結教學經驗,把握教學規律,反思教學得失,更新專業知識,提升教育理論。最重要的,是要有教育的理想、情懷和品質,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哺育具有中國氣質、中國精神、中國思維的新一代中國人。

顧之川

2017年10月20日

(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審,課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員,兼任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