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有士名福,遵始皇之意,攜三千童男童女出海尋仙。始皇曰“此次路途漫長且沮,若朕羽化福未至,許爾自辟方疆,自取其名”。福禮後避退。

福,姓徐,年少曾言“此生必尋仙”。鄰人笑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爾若有何事?”福目視蒼天,言“王之則在安土攘民,尋仙之事實乃勞民。福今生之使,唯一耳!不成不滅!”鄰肅然起敬,紛然傳之“徐家有人,乃天命歸;觀其所言,如振龍,觀其所目,皆得道”。

始皇聞之,其好不奇之,乃譴聞倌去。聞倌到,觀之“福,爾目之所向?”福不外視,鏗鏘之“目之所向,心之所往!”聞倌鮮訊,不動半響,視之其向,方如海上阿房。驚不可得,緩抬一指,立化——後人謂之“指仙石”。

福遍攬古書,深諳尋仙之法。自覺出師,乃告別家翁,安撫鄰友,終踏路途。

始皇聞倌久不歸,言倌急之,禮始皇而後出尋。至福家,已遠途。詢特征,刻不停。路至一城,皆問詢。渺無音訊,惑之。

月明星稀,蟬蟀爭鳴;口叼一草,嬉笑怒罵。不覺睡之,夢“一少年,目光清澈,深不見底,口露潔牙,笑靨似雪:爾之做甚?言倌道:爾誰乎?少年曰“三日東升,目視堅定,吾凡至。”一戒尺似敲首”遂醒。捂頭痛之,哀嚎一聲,不見人。

言倌遂尋至東處。至三日,日出之時,抬頭倚望:紅日東升,中出一方士樣貌。日漸升,方士漸明。至此,笑靨嫣然“吾至,可行否?”言倌淚流滿麵,得之聞倌已石化,其精魄歸少年。

福至宮中,始皇欣然,不覺何意。雙目對視,皆不言;似笑,似觀之未來。

始皇譴天下精華,至福所學。

十年,福弱冠。某日,見始皇曰“福自感東方異,甚欣,請命取之”。始皇三問,福未變,遂譴天下勞力建樓船十艘,命商周貴胄之後三千垂髫,登船共赴極樂淨土。

福至離港,盡平生所學,命四海龍王平,譴八千鯤族靈,終尋至仙土,然雖至仙土,卻土壤貧瘠,平原稀缺。失望所歸。

歸至,駕蓬萊仙境,鄰齊地,觀中土,歎曰“始皇已逝,赤龍出世”。回仙土。因日出東方早於中土遂取名曰“日本”。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