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種語言和文化之間穿梭
這本合著經曆了一個不尋常的創作過程,對此我們十分驕傲。它不但是由兩人合寫的,而且是用兩種語言同時寫作的。具體來講,這部著作有兩個原版,一本是法文版的,一本是英文版的,兩者互為譯本,或者可以說兩者都不是譯本。無論你怎樣看待,它們都具有平等的地位,是同一個抽象思想的兩個截然不同的具象化身。也就是說,本書存在於思想的而不是言辭的以太界。
當然,寫作的過程涉及繁雜的翻譯工作,但是這些翻譯工作就發生在原文形成的時刻。有時,我們把思想從英文傳遞到法文,有時又反過來,關鍵在於思路的交流伴隨著兩種語言的往複交流。這種做法十分罕見,並致使我們多次修改原文,以一種聚合的方式使原文與譯文更加接近。爾後,如此生成的文本再次經曆新一輪的兩種語言、兩種文化和兩個大腦的交流。經過這樣的多次往複,終於達到一個令人滿意的均衡。
這兩個版本,也就是英文版和與之對應的法文版,都經曆了兩種語言的反複過濾。我們發現這種特殊的動態過程經常使文本變得高度清晰,因為翻譯會令文中不嚴謹、表達模糊,以及邏輯關係不通順的地方暴露無遺。翻譯凸顯這類缺陷,正像打開手電筒,把光束投向布滿塵埃的閣樓一樣。這個過程也像是磨刀,因為這一反複交流的過程也是把我們要表達的思想不斷銳化的過程。所以,本書有兩個原版。這不僅僅是一種有趣的獵奇,更重要的是,這一直是我們的指導原則,讓我們不斷聚焦於目標:一致而清晰。至少我們是這樣看這本書的,希望本書的讀者也可以這樣看。
我們鼓勵有能力的讀者把兩個版本找來,對照閱讀部分章節,因為每個版本裏的思想、形象和遣詞造句都深深根植於它所基於的文化。這是一個極佳的鍛煉機會,意味無窮又引人入勝,因為我們要不斷麵對挑戰,為一個習語、場景或者語誤在兩種語言中找到一個恰如其分又相互對應的表達方式而絞盡腦汁。我們要時刻保持警覺才能找到絕配。對於任何一位熱愛語言的人來說,將兩個版本對照閱讀,除了可以獲得新的思想(這當然是我們的主要目的)之外,這還是一次特殊的閱讀體驗,它可以讓你體會同樣的思想是如何通過兩種不同的方式呈現的,簡言之,是錦上添花。
在兩種語言和文化之間穿梭
這本合著經曆了一個不尋常的創作過程,對此我們十分驕傲。它不但是由兩人合寫的,而且是用兩種語言同時寫作的。具體來講,這部著作有兩個原版,一本是法文版的,一本是英文版的,兩者互為譯本,或者可以說兩者都不是譯本。無論你怎樣看待,它們都具有平等的地位,是同一個抽象思想的兩個截然不同的具象化身。也就是說,本書存在於思想的而不是言辭的以太界。
當然,寫作的過程涉及繁雜的翻譯工作,但是這些翻譯工作就發生在原文形成的時刻。有時,我們把思想從英文傳遞到法文,有時又反過來,關鍵在於思路的交流伴隨著兩種語言的往複交流。這種做法十分罕見,並致使我們多次修改原文,以一種聚合的方式使原文與譯文更加接近。爾後,如此生成的文本再次經曆新一輪的兩種語言、兩種文化和兩個大腦的交流。經過這樣的多次往複,終於達到一個令人滿意的均衡。
這兩個版本,也就是英文版和與之對應的法文版,都經曆了兩種語言的反複過濾。我們發現這種特殊的動態過程經常使文本變得高度清晰,因為翻譯會令文中不嚴謹、表達模糊,以及邏輯關係不通順的地方暴露無遺。翻譯凸顯這類缺陷,正像打開手電筒,把光束投向布滿塵埃的閣樓一樣。這個過程也像是磨刀,因為這一反複交流的過程也是把我們要表達的思想不斷銳化的過程。所以,本書有兩個原版。這不僅僅是一種有趣的獵奇,更重要的是,這一直是我們的指導原則,讓我們不斷聚焦於目標:一致而清晰。至少我們是這樣看這本書的,希望本書的讀者也可以這樣看。
我們鼓勵有能力的讀者把兩個版本找來,對照閱讀部分章節,因為每個版本裏的思想、形象和遣詞造句都深深根植於它所基於的文化。這是一個極佳的鍛煉機會,意味無窮又引人入勝,因為我們要不斷麵對挑戰,為一個習語、場景或者語誤在兩種語言中找到一個恰如其分又相互對應的表達方式而絞盡腦汁。我們要時刻保持警覺才能找到絕配。對於任何一位熱愛語言的人來說,將兩個版本對照閱讀,除了可以獲得新的思想(這當然是我們的主要目的)之外,這還是一次特殊的閱讀體驗,它可以讓你體會同樣的思想是如何通過兩種不同的方式呈現的,簡言之,是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