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急招進京 3(1 / 2)

“不用,此次同賈魯去見脫脫,主要是商議治河工程的啟動,人去多了反而不好,有何消息或者需要,我會想法盡快通知你們。”

祈鯤簡單交代了幾句後,即刻又返回了行省。

吃過午飯,賈魯與祈鯤、明宇三人匆匆上路直奔京城。

沿路又看到不少官兵,還在搜捕和驅趕著年輕的難民,路邊剩下大批餓得走不動路的老弱婦孺。

那一個個蒼白無助的眼神,讓祈鯤覺得無比心酸。

他萬分同情這些苟延殘喘的百姓,心裏想著:自己應如何做?才能順應天意,讓天下蒼生少受災害和壓迫。

抵達大都後,賈魯讓祈鯤和明宇在驛館等候,自己趕緊先去拜見丞相。

脫脫雖然身為蒙古人,卻自幼拜師於名儒吳直方學習漢學。

他善弓馬,精書畫,追崇儒家思想,曾立下“日記古人嘉言善行,服之終身”的誌向,一生剛正不阿,力興漢法治國。

此次他明知要冒巨大風險,而且困難重重,還是堅決地支持賈魯,並立誓“事有難為,猶疾有難治,自古河患即難治之疾也,今我必欲去其疾!”

賈魯亦非常敬重這位比自己還小七歲的丞相,他向脫脫詳細彙報了在河南行省準備的情況和遇到的困難,以及各地官民之間的矛盾和農民暴動。

最後,他向脫脫舉薦了祈鯤,一再強調,他精於水利地理博學多才,是治河工程不可或缺的奇才。脫脫同意賈魯的舉薦,答應次日接見祈鯤。

臨別時,脫脫說道:

“目前朝廷各派係間積怨頗深,以別兒怯不花和哈麻為首,不少人想要借此機會打壓本相。

但我還是沒有動搖治河的決心,希望賈大人盡快拿出具體方案和最少的預算,一定要努力完成好這項浩大的工程。”

賈魯領命回到驛館,與祈鯤連夜商榷治理黃河的施工計劃和詳細預算。

第二天下午,二人如約來到丞相府,脫脫還請來了老師吳直方。

賈魯讓祈鯤依照施工組織方案和圖紙,彙報了整個施工計劃,以及通過新的設備與施工方案,可將原預算壓縮至八成。

脫脫和吳直方聽得頻頻點頭,丞相非常讚賞祈鯤建議的,以方舟裝石,依次下沉,層層築起“石船大堤”以堵決口的全新方案。

而吳直方則對祈鯤提議給施工人員“日加獎諭,辭旨懇切,眾皆感激赴工”的激勵辦法讚不絕口。

脫脫非常高興,十分賞識祈鯤的才能,當即允諾封賞祈鯤為行都水監參議,享五品俸遇,並贈送給祈鯤一套,由他本人負責,剛剛修撰完成的《遼、宋、金史》。

賈魯上前介紹道:

“這可是丞相最得意之作,去年丞相差我與鐵木兒塔識、禦史中丞張起岩、翰林學士歐陽玄、侍禦史呂思誠、翰林侍講學士揭傒斯等人為修史官。

這次修史除了漢人外,還有畏兀兒、哈剌魯、唐兀、欽察等族的史學家,兩年不到即全部完成,真乃修史曆史上之壯舉啊!”

祈鯤雙手接過書冊,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