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親侄朱文正被猜忌得罪,幕僚多人被殺,部下隨從行事頭目五十多人割斷腳筋,朱元璋當麵審訊,要殺文正,她苦勸說:“這孩兒縱然嬌慣壞了,也該看在渡江以來,取太平、破陳也先、下集慶,有多少功勞的分兒上;也虧他堅守洪都,擋住陳友諒的兵鋒;況且隻有這一個親骨肉,縱然做了些錯事,也該看他年輕,饒他一次。”文正雖然免死囚禁,禁不住發牢騷,又被告發,她又勸說:“文正隻是性子剛直,說話不檢點,造反是絕不會的。李文忠守嚴州,楊憲告發他有不法的行為,朱元璋要立時召回。”馬皇後以為嚴州和敵人接境,輕易掉換守將,於軍事不便。況且文忠向來小心謹慎,楊憲的話也不可輕信。學士宋濂的孫子宋慎被告發是胡黨,宋濂連坐要處死刑。她又求情說:“百姓家替子弟請先生,對待極恭敬,好來好去,何況是皇家的師傅?而且宋濂一向住在原籍,一定不知情。”朱元璋不許。到用餐時,發覺皇後不喝酒,也不吃肉,驚問是不舒適還是不對口味?回說是心裏難過,替宋先生修福。朱元璋也傷感了,放下筷子。第二天特赦宋濂,免死安置茂州。吳興財主選沈萬三(秀)多年來在海外做買賣,是全國第一富戶,被迫捐獻家財助修南城牆三分之一,城修好了,檢校們還是不時尋事。又忍痛出錢犒勞軍隊,不料反而觸犯忌諱,朱元璋大怒,以為平民要犒賞皇帝的軍隊,是何居心?這般亂民不殺,還殺誰?經馬皇後勸解,沈萬三才免死充軍雲南,家產籍沒。諸王傅李希顏脾氣古怪,教鄉下孩子慣了,諸小王有頑皮不聽話的,常用體罰懲治。一天,把一個小王的額角打了一下,小王哭著到父親處告狀,朱元璋一麵用手撫摸孩子,變了臉要發作,她又勸解:“師傅拿聖人的道理管教孩子,怎麼可以生氣呢?”朱元璋才釋然,不把這事放在心上。
洪武十五年(1382)八月,馬皇後病死,年五十一歲。病時怕連累醫生得罪,不肯服藥。朱元璋痛哭,不再立皇後。
多妻是封建統治階級特權之一,朱元璋的妃嬪很多,生有二十六個兒子,十六個女兒。
妃嬪中有高麗人、蒙古人。來源有陳友諒的妃子,有從元宮接收來的,有從民間征選的。內中胡妃是濠州人,守寡在家,朱元璋要娶她,胡妃的母親不肯。隔一些時間,知道胡家避兵在淮安,朱元璋寫信給平章趙君用,叫把母女二人一起送來。龍鳳元年,娶青軍馬元帥的義女孫妃。
諸妃中蒙古妃和高麗妃都生有子女,傳說明成祖即蒙古妃所生。朱元璋子孫中有蒙古、高麗血統,是毫無疑問的。
重視對皇子的教育
朱元璋深恨自己年輕時沒有機會上學,因此,他對諸子的教育特別重視。在宮中特建大本堂,儲藏古今圖籍,征聘四方名儒教育太子和諸王,輪班講課,挑選才俊青年伴讀。常時賜宴賦詩,談古說今,討論文字。師父中最著名的人物是宋濂,前後十幾年,專負教育皇太子的責任。一言一動都以封建禮法諷勸,講到有關政教和前代興亡事跡,拱手剴切說明,指出某事該這樣做,不該那樣,皇太子也盡心受教,言必稱“師父”。博士孔克仁奉命為諸王講授經書,功臣子弟也奉詔入學。朱元璋特地對儒臣指出對皇子們的教育方針說:“有一塊精金,得找高手匠人打造,有一塊美玉,也要有好玉匠才能成器。人家有好子弟,不求明師,豈不是愛子弟反不如愛金玉?好師父要做出好榜樣,因材施教,培養出人才來。我的孩子們將來是要治國管事的,諸功臣子弟也要做官辦事。教的方法,要緊的是正心,心一正萬事都辦得了,心不正,諸欲交攻,大大的要不得。你每要用實學教導,用不著學一般文士,光是記誦辭章,一無好處。”
朱元璋親侄朱文正被猜忌得罪,幕僚多人被殺,部下隨從行事頭目五十多人割斷腳筋,朱元璋當麵審訊,要殺文正,她苦勸說:“這孩兒縱然嬌慣壞了,也該看在渡江以來,取太平、破陳也先、下集慶,有多少功勞的分兒上;也虧他堅守洪都,擋住陳友諒的兵鋒;況且隻有這一個親骨肉,縱然做了些錯事,也該看他年輕,饒他一次。”文正雖然免死囚禁,禁不住發牢騷,又被告發,她又勸說:“文正隻是性子剛直,說話不檢點,造反是絕不會的。李文忠守嚴州,楊憲告發他有不法的行為,朱元璋要立時召回。”馬皇後以為嚴州和敵人接境,輕易掉換守將,於軍事不便。況且文忠向來小心謹慎,楊憲的話也不可輕信。學士宋濂的孫子宋慎被告發是胡黨,宋濂連坐要處死刑。她又求情說:“百姓家替子弟請先生,對待極恭敬,好來好去,何況是皇家的師傅?而且宋濂一向住在原籍,一定不知情。”朱元璋不許。到用餐時,發覺皇後不喝酒,也不吃肉,驚問是不舒適還是不對口味?回說是心裏難過,替宋先生修福。朱元璋也傷感了,放下筷子。第二天特赦宋濂,免死安置茂州。吳興財主選沈萬三(秀)多年來在海外做買賣,是全國第一富戶,被迫捐獻家財助修南城牆三分之一,城修好了,檢校們還是不時尋事。又忍痛出錢犒勞軍隊,不料反而觸犯忌諱,朱元璋大怒,以為平民要犒賞皇帝的軍隊,是何居心?這般亂民不殺,還殺誰?經馬皇後勸解,沈萬三才免死充軍雲南,家產籍沒。諸王傅李希顏脾氣古怪,教鄉下孩子慣了,諸小王有頑皮不聽話的,常用體罰懲治。一天,把一個小王的額角打了一下,小王哭著到父親處告狀,朱元璋一麵用手撫摸孩子,變了臉要發作,她又勸解:“師傅拿聖人的道理管教孩子,怎麼可以生氣呢?”朱元璋才釋然,不把這事放在心上。
洪武十五年(1382)八月,馬皇後病死,年五十一歲。病時怕連累醫生得罪,不肯服藥。朱元璋痛哭,不再立皇後。
多妻是封建統治階級特權之一,朱元璋的妃嬪很多,生有二十六個兒子,十六個女兒。
妃嬪中有高麗人、蒙古人。來源有陳友諒的妃子,有從元宮接收來的,有從民間征選的。內中胡妃是濠州人,守寡在家,朱元璋要娶她,胡妃的母親不肯。隔一些時間,知道胡家避兵在淮安,朱元璋寫信給平章趙君用,叫把母女二人一起送來。龍鳳元年,娶青軍馬元帥的義女孫妃。
諸妃中蒙古妃和高麗妃都生有子女,傳說明成祖即蒙古妃所生。朱元璋子孫中有蒙古、高麗血統,是毫無疑問的。
重視對皇子的教育
朱元璋深恨自己年輕時沒有機會上學,因此,他對諸子的教育特別重視。在宮中特建大本堂,儲藏古今圖籍,征聘四方名儒教育太子和諸王,輪班講課,挑選才俊青年伴讀。常時賜宴賦詩,談古說今,討論文字。師父中最著名的人物是宋濂,前後十幾年,專負教育皇太子的責任。一言一動都以封建禮法諷勸,講到有關政教和前代興亡事跡,拱手剴切說明,指出某事該這樣做,不該那樣,皇太子也盡心受教,言必稱“師父”。博士孔克仁奉命為諸王講授經書,功臣子弟也奉詔入學。朱元璋特地對儒臣指出對皇子們的教育方針說:“有一塊精金,得找高手匠人打造,有一塊美玉,也要有好玉匠才能成器。人家有好子弟,不求明師,豈不是愛子弟反不如愛金玉?好師父要做出好榜樣,因材施教,培養出人才來。我的孩子們將來是要治國管事的,諸功臣子弟也要做官辦事。教的方法,要緊的是正心,心一正萬事都辦得了,心不正,諸欲交攻,大大的要不得。你每要用實學教導,用不著學一般文士,光是記誦辭章,一無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