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癡呆是一種常見的疾病。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該病在我國老年人群中的發病率快速上升。據不完全統計,我國老年性癡呆患者大約有600萬。目前人們普遍認為,老年性癡呆可能與年齡、遺傳、微量元素、中毒等因素相關。
為了探尋老年性癡呆的確切發病原因,有專家啟動了“散發性老年性癡呆與腦缺血關係的研究”。
在臨床研究方麵,他們設立了腦缺血組及正常對照組,重點監測老年性癡呆的兩個主要檢驗指標,即β澱粉樣蛋白和糖基化終產物。通過血液檢測他們發現,與正常組相比,腦缺血組的β澱粉樣蛋白濃度顯著增加,糖基化終產物指標也明顯升高。
隨後,他們又進行了大量的相關動物實驗。實驗方法為:結紮實驗大鼠雙側頸總動脈,致使其大腦供血明顯減少,造成大鼠大腦缺血。結果顯示,實驗動物沒有出現因缺血而誘發的腦梗死等病症,但一段時間以後實驗動物出現了癡呆症狀。他們在對實驗動物進行檢測時發現,其β澱粉樣蛋白異常增高,tan蛋白過度磷酸化,膽堿乙酰化酶活性下降——β澱粉樣蛋白在腦內大量沉積,可造成腦細胞減少而引發癡呆;tan蛋白過度磷酸化會使大腦神經原纖維纏結,使腦細胞減少,從而導致癡呆。
通過上述臨床和實驗研究,專家們初步證實,散發性老年癡呆的發病與腦缺血有關。
據悉,該研究成果應用於散發性老年性癡呆患者的綜合治療,即嚐試采用活血化淤藥物來改善癡呆患者的腦部供血,並取得了一定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