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3章 積累健康的關鍵時期(1 / 1)

中年人是社會的棟梁,家庭的中堅,需要有健康的體魄和健全的心理方能應對八方繁雜的事務。然而,中年又正是人體生長發育的分水嶺,按照模糊醫學理論的觀點,人的生命線可分為四個階段:35歲前為健康期,35歲至45歲為疾病形成期,45歲至55歲為疾病暴發期,65歲後若無大器質性病變,便進入相對安全期。因此,45歲至55歲是人生最艱難的階段。一些研究資料表明,我國中年知識分子的平均壽命很低。以深圳為例,10餘年間,特區開拓事業的精英,有近3000人撒手人寰,平均年齡僅為51.2歲,比全國第二次人口普查時廣東省平均壽命76.52歲低25.32歲。

審視當代人群的疾病和健康問題,必須以新的醫學模式為指導,即心理——生物——社會醫學模式,許多嚴重影響人群健康和生命的病因就存在於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之中。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表現為吸煙、酗酒、暴飲暴食、長時間沒有節製地打牌、玩遊戲機、看錄像、泡歌舞廳、唱卡拉OK等,夜以繼日生活無規律,許多有害因素通過累積,容易在人體呼吸、消化、心髒血管等係統種下慢性病的禍根,這些“定時炸彈”在青年時期大都不會被發覺,但到中年就會發生“爆炸”。如長期吸煙,其累積作用易導致肺癌、食管癌、胃癌等十多種癌症。酗酒會使大腦思維能力降低,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暴飲暴食還會損害胃腸道,導致胃下垂、胃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長期睡眠不足會使體內的激素分泌規律發生改變,尤其是過多分沁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使血管收縮較之早睡早起的人高50%。

積累健康是一筆無形的投資,受益的不僅是自己和家庭,對社會也是一種貢獻。它包括以下五戒:

一戒懶惰:人到中年,不知不覺感到兩腿沉重,身心疲憊,因而不愛運動,這說明“衰老”已悄悄降臨。因此,人到中年要戒懶,應經常參加力所能及的體育活動,如慢跑、散步、打拳、做操、遊泳等。

二戒過勞:身體各組織器官得不到適當休息,時間久了就會積勞成疾,誘發睡眠不好、飲食不振、體重減輕,甚至血壓升高,心肌缺氧而誘發心髒病。

三戒煙:吸煙是威脅中年人健康和生命的元凶。尤其是大量吸煙,患慢性病的危險迅速增加。所以人到中年應力求戒煙或少吸煙。

四戒縱欲:人到中年,夫妻情深意濃,容易引起衝動多欲,這對健康極為不利,易感到頭暈眼花,腰膝酸軟,甚至危及壽命。故隻可有情,不可縱欲。

五戒多食:多食會增加體重,導致肥胖。而肥胖者往往有“四高”,即高血糖、高血壓、高甘油三酯,高膽固醇,這“四高”又與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有密切關係,動脈粥樣硬化是造成心髒血管疾病的禍根。同時,每餐食過飽還會使血液過多地集中於胃腸而誘發其他疾病。為了健康,人到中年必戒多食。

據醫學專家多年的研究成果證實,英年早逝者有91%屬後天自身因素造成。世界衛生組織指出,人的健康長壽,60%取決於自己,如果你有了強烈的自我保健意識,將自我保健看成超越醫藥治療,防病重於治病,那麼,健康長壽就並非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