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食物助暖禦秋寒(1 / 1)

到寒冷季節,很多女性便會感到全身發冷,手、足等末梢部位尤甚。這主要是因為女性血液中鐵含量不足,致使營養素得不到充分的氧化,產熱不夠就容易感到寒冷;甲狀腺素也具有生熱效應,如果長期缺碘便會影響甲狀腺激素的合成,肌體的禦寒能力也會降低。因此,營養學家指出,如果在飲食上選用一些補氣助陽的食物,可使代謝加快,分泌功能增強,可有效地改善畏寒現象。

1.肉類

以狗肉、羊肉、牛肉、公雞肉、鴨肉、鵪鶉肉、鯽魚肉、烏龜肉、章魚肉、草魚肉的禦寒效果為最佳。

2.根莖類

胡蘿卜、山芋、青菜、大白菜、藕、菜花、大蔥、土豆等根莖類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礦物質,可將它們與肉類禦寒食物摻雜食用。

3.含鐵食物

動物血、蛋黃、驢肉、豬肝、牛腎、羊舌、黃豆、芝麻、腐竹、黑木耳等。

4.含碘食物

海帶、紫菜、貝殼類、牡蠣、沙丁魚、菠菜、魚蝦等食物含碘豐富,不妨選擇食用。

成年女性應堅持做到每日攝入18毫克鐵,但是大多數人沒有達到這個標準。所以,怕冷的女性除了保證一定的食量,攝入充足的熱量外,應有意識地多吃些富含鐵質的食物,如動物肝髒、羊肉、牛肉、魚、雞蛋、黑木耳、牛奶、豆類和綠葉蔬菜等,也要多吃些含碘較多的食物。

據有關專家指出,寒冷可以影響機體激素的調節,促進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營養素的代謝分解加快,尤其是脂肪代謝分解加快;還可以影響機體的消化係統,提高食欲,消化吸收也較好;同時影響機體的泌尿係統,排尿相應增多,使鈣、鉀、鈉等礦物質流失也增多。所以,冬季的飲食應該適應這些變化,進食相應的營養素來進行合理調節,才可以使機體更有利地抵禦冬天的寒冷。

一是多吃溫熱食品。在寒冷的冬季,為使人體適應外界寒冷環境,應以溫熱飯菜用餐並趁溫熱而食,以攝入更多的能量禦寒。在餐桌上不妨燉些熱湯,這樣既可增進食欲,又可消除寒冷感。

二是多吃產熱食物。產熱營養素主要指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因而要多吃富含這三大營養素的食物,尤其是要相對增加脂肪的攝入量。

三是多吃禦寒食物。有些食物具有禦寒功效,主要作用是溫養全身組織、增強體質、促進新陳代謝、提高防寒能力、維持機體組織功能活動、抗拒外邪、減少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