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頸椎病趨於年輕化(1 / 1)

頸椎病一向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又名頸椎間盤綜合症。表現為骨質增生、椎間隙變窄、椎間盤失穩脫出等,並同時引發頸臂酸麻疼痛、頭疼、頭暈、頸硬、行走無力,病情夜重晝輕,寒冷或疲勞時加重,嚴重者還會導致大小便失禁和癱瘓。因此,此病又稱為“不死的癌症”。有調查表明,在50歲左右的人群中患病者為25%,60歲左右的人群中患病者高達50%,而70歲以後則幾乎達到100%,這個比例是非常之高的。因此頸椎病正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

但近幾年來,由於人們工作和生活節奏加快此病有明顯年輕化傾向。青少年學生、伏案工作者,因長期屈頸,極易造成頸椎慢性損傷。

某市小學五年級學生張明常感脖子不舒服,頭腦發昏,視物模糊,四肢無力。到省人民醫院拍片檢查,說是頸椎病,已有骨質增生及生理弧度改變等。這類原為中老年人易發的疾病,如今已悄悄接近青少年。

目前青少年中的頸椎病發病率越來越高,臨床上發現主要是在5~17歲之間。發病的原因主要是坐姿不對,采光不正確,喜歡躺著看書、看電視,低頭學習和沉迷網吧等。學習期間的青少年,大部分時間是在桌椅之間度過的,坐位姿勢正確與否,是關係到生長發育、學習效率的大問題。長期采用單一姿勢看書、寫字,或長時間偏向一側凝視等不良姿勢,都會加速頸椎蛻變。

據報道,某市一家醫院在對2000例頸椎病患者調查表明,青少年頸椎病患者的人數呈逐年上升狀態。9歲患上頸椎病,12歲就得了頸部骨質增生的患者,讓行醫幾十年的頸椎病醫療專家都甚感驚訝!有關專家呼籲,必須高度警惕頸椎病的年輕化傾向,並注意與其他常見病區分,使之得到趁早及時的防治!

有關醫療專家介紹,此病有許多特殊症狀常易與其他病混淆,導致誤診誤治。雖然頸椎病的發病趨勢日益嚴重,但絕大多數患者經過尋醫問藥、采用保守法治療或用理療的方法效果不錯,隻有部分患者需手術治療。

青少年要加強體育鍛煉,養成良好的坐姿,寫字時頭部不過分前傾,脊柱要正直,不歪頭,兩肩之間的連線與桌緣平行,前胸不受壓迫,兩足著地,保持平穩而又不易產生疲勞的體位。低頭學習20分鍾,需抬頭仰視2~3分鍾;低頭學習30~40分鍾,需要起來走一走,做些左顧右盼的動作,頭部要適當前俯後仰,達到調整頸部肌肉與韌帶舒縮功能、增加頸部肌肉彈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