態度很重要,慎用善意的謊言(1 / 2)

“你才生病了,媽媽,小哥哥搶我的車還說我有病!”維維哭著向媽媽告狀。

“媽媽,是因為小弟弟生病我才這麼說的,您不是說他病好了就會把平衡車還給我嗎?”君君也很委屈地問自己的媽媽。

君君媽媽真的很尷尬,不知道該怎麼向兩個孩子解釋,這一切都是因為自己編了一個善意的謊言。

媽媽的釋疑站

媽媽向君君撒謊的本意是好的,想解決兩個孩子的紛爭,但是當善意的謊言被揭穿的時候也帶來了尷尬,畢竟媽媽向孩子撒了謊,怎樣向孩子解釋是一個問題,孩子會不會就此失去對自己的信任?而且怎樣化解當下的尷尬也是一個問題。總之,一個不經意的善意的謊言,為君君媽媽帶來了很大的煩惱。

有些媽媽會就此產生疑問,難道我們不能向孩子說一些善意的謊言嗎?當然能,隻不過雖然善意的謊言是出於對孩子的關愛,但是誰又能保證每一次謊言包裹下的善意和關心都能被孩子接受呢?而且,我們來想象一下,如果孩子發現自己最信任、最依賴的家長騙了自己,即使他明白媽媽是出於好意,也仍然會傷心、失望吧。

孩子的童年時期是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的時期,如果在這個時期,孩子和家長之間的信任被謊言打破,那麼很可能對孩子的世界觀產生巨大的影響,從而引發各種撒謊的行為,比如欺騙他人、在考試中作弊等等。

因此,對於善意的謊言,我們的態度應該是慎重的,表現在行為上應該是慎用善意的謊言,一些常見的善意的謊言,最好不要說。

媽媽的智慧錦囊

善意的謊言是一把雙刃劍,運用得好,會撫慰孩子的心靈,運用得不好則會徹底傷到孩子的心。我們現在不談怎樣運用善意的謊言的問題,而是談談哪些善意的謊言不應該說。因為相對於前者來說,後者是現在很多父母身上存在的問題,也是急需解決的問題。那麼,哪些善意的謊言家長不應該說呢?

1.知識型的謊言不該說

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不斷認知世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經常會問家長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比如孩子會經常問:“媽媽,我是從哪裏來的?”有些家長會開玩笑說“撿來的”“抱來的”。這便是知識型的謊言。類似這樣的謊言會讓孩子產生較多猜測,給孩子帶來不安全感。因此麵對這類問題的最好方法是根據孩子的年齡適當普及一些常識。

2.嚇唬型的謊言不該說

晚上很晚了,孩子不睡覺,家長說,“再不睡,大鬼小鬼就來抓你了”;孩子哭鬧,家長說,“不許哭,再哭大灰狼就要來了”;孩子吵著要玩具,家長說,“壞人就喜歡抓吵鬧的小孩兒”……這些嚇唬型的謊言,家長不要說,以免對孩子的認知產生影響,以及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你才生病了,媽媽,小哥哥搶我的車還說我有病!”維維哭著向媽媽告狀。

“媽媽,是因為小弟弟生病我才這麼說的,您不是說他病好了就會把平衡車還給我嗎?”君君也很委屈地問自己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