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生活中性格溫和的王秋生很少發脾氣,可是這次他真的生氣了,一旦他生起氣來,家裏人是勸不動的。王秋生覺得,因為自己孫子的行為被人笑話,是非常丟臉的一件事,除了自己麵子掛不住,還意味著給祖上抹了黑丟了臉,所以他把這種東西看得很重。在他的骨子裏,有著一些根深蒂固的老傳統,這也被如今的年輕人偷偷說成是老封建,時代給人賦予的一些東西,往往將伴隨自己一生,而不會輕易去掉。
現如今已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沒什麼事的話人們寧願待在屋子裏避寒,也不會出去外麵受凍,對於孩子們來說,上學路上來來回回的確很遭罪,可是為了他們的將來,吃再多的苦都值得的,家長們除了同情便是支持。
也許因為天氣太冷的原因,剩下的日子裏,王小安再也沒有逃學,學校裏的那些遭遇,也隻有他自己和他的那些同學們知道了,可是每個人都守口如瓶,沒有對外人說過,看起來一切又開始朝著好的方向轉變了,第一學期得以順利結束。
這一年的新年過後,立春也已半月有餘,盡管天氣還是很冷,但已經有了轉變,不知不覺中氣溫在一點點回升,開始冰消雪融了。農曆正月二十日這天,是小學生報名的日子,王小安等一些年前上學的孩子,這一次報名都是自己結伴而行去的學校,沒有家長的陪伴。
隨著孩子們的到來,大灣村小學再一次熱鬧了起來,那朗朗的讀書聲也響起來了。沉浸了一個寒冬的死寂,仿佛被這充滿活力的聲音一下子打破了,那令人向往的春天正在一點點煥發出生機向我們走來。
俗話說狗改不了吃屎,心胸太小的人仿佛心胸也不會變得更大,開學不到一個月,王仁旺的報複行動又開始了,針對王小安各種為難,全身心的摧殘再一次把他逼上了逃學之路。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他逃學的時候因為回到王家村後在附近逗留或徘徊,所以很多次都被家裏人發現了。不僅爺爺打他,爸爸也打他,奶奶不再同情他,媽媽看到雖然心裏很難過,但知道打他是為了他好,所以也不再阻攔。一家人對王小安打罵的教育,正中王仁旺下懷,他雖然沒有卑劣到極點,但還是為此而興奮著。
一天下午,王家梅家隔壁的一位大嬸來串門,和家梅拉起了家常。她突然問道:“家梅,王小安你是娘家的孩子嗎?”
“大嬸,你是怎麼知道的?那是我哥的孩子。”王家梅好奇的問道。
“學校的事情,怎麼你不知道嗎?”
“大嬸你說學校的事?我知道啊,我哥的孩子小安就在村裏小學上學,去年剛剛報的名。”家梅解釋說。
大嬸有些著急的說:“我說的不是這個,你哥的孩子逃學你該知道吧?我孫子和這孩子在一個年級,他就坐在你哥孩子的後麵一排。”
“我知道,小安這孩子不好好上學,逃學被我爸和我哥發現,打罵了好多次了,還不懂事吧,等他長大一點懂事了,應該就不逃學了,這孩子最近我家裏也沒有來過了。”
“唉,看來你們一家人都不知道,我幹脆今天就給你說了吧。”大嬸歎道。
大嬸孫子和王小安在同一個年級,學校裏發生的一切他都看得明明白白,放學回家經常告訴奶奶學校裏的一些事,大嬸經常來家梅家串門,所以才說起這事,她看到家梅竟然不知內情,於是就把自己知道的事全都告訴家梅了。
家梅好奇又認真的聽大嬸說完,她才恍然大悟,心裏久久不能平靜,原來小安之所以逃學,一切都是因為自己這位人麵獸心的堂哥所為。家梅回過神來說道:“大嬸,謝謝你,要不是你今天告訴我,我們一家人都還被蒙在鼓裏。”
大嬸說:“我們離得近,就像一家人一樣,你就別謝我了。有空回趟娘家把這事給你家裏人說說,看有沒有什麼解決的辦法,依我看這孩子是沒法在大灣村小學待下去了,遭受打罵不說,還會耽擱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