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梁武“吉夢”(1 / 3)

第一章梁武“吉”夢

八月的皇宮,寂靜而悶熱。

侯景率兵殺奔建康的消息,突然打破了梁庭皇宮的寂靜。震驚了滿朝文武臣僚。宮人們驚呼、奔走、四下尋找躲避之處……

梁太清元年(公元548年)八月十日,西魏降梁叛將侯景率8000羯胡兵從壽陽殺奔梁朝的都城。侯景打出的旗號是“清君側”,以誅殺朝中倿臣中領軍朱異、少府卿徐驎、太子右衛率陸驗、製局監周石珍為由頭起兵。這是古今中外一切叛亂者所慣用的伎倆。

當禦史慌亂跑來,向皇上報告這令人震驚的消息時,梁武帝在幹啥呢?他正在書房裏津津有味地讀著佛教經書。梁武帝手捧經書,不屑一顧地拈須笑道:“景何能為?我一折篇,便足笞景了!”。

梁武帝太輕敵了!侯景反叛,那群金發碧眼滿麵卷須的胡人殺向京城。所向之處,血流成河,江南軍民恐慌而逃。連路邊的樹枝都在瑟瑟發抖,攪動著空氣中的陣陣血腥味。可是,當軍情警報傳到京城時,梁武帝完全沒有想到此事的嚴重性!沒想到此次侯景兵亂,不僅他皇帝老兒的身家性命不保,還連帶他的江山也一同毀滅!

在中國曆史上享有大名的梁武帝,姓蕭名衍,字叔達,蘭陵都裏人,蕭何丞相二十四代的孫子,蕭衍和南朝齊國還是同宗,依輩份,蕭衍之父蕭順之是齊高帝蕭道成的族弟,封臨湘縣侯,官至丹陽尹知事。蕭衍幼而好學,允文允武,多才多藝。六藝皆精;至於陰陽星相各種學問,無不精通。南齊中興二年(502年),齊和帝被迫“禪位”於蕭衍,建立梁朝。

史書把他寫得很神奇:說他的母親張氏曾夢見自己懷抱太陽,隨後就有了身孕,於是生了蕭衍。他生下來就有一種異常的光,相貌特殊,額骨中央隆起,形狀如日,麵部如龍,回頭有如虎望重山,舌紋為八字形,頸部有浮光,身體映著太陽卻沒有影子,兩髖骨都是雙骨並生,脖頸上部隆起,右手有文為“武”字。蕭衍小時候,能蹈空行走。長大後,博學多通,喜愛謀略,有文武才幹。他所住的房子中,常常像是有雲氣,別人有時遇著,身上會覺得十分清淨。

蕭衍之父叫蕭順之,是齊高帝的宗親皇族。齊高帝喊他的父親為族弟,關係親密吧!可是,齊朝的蕭寶卷即位後,將蕭衍的兄長、齊朝的尚書令蕭懿給冤殺了。蕭衍要為兄長報仇,就召集部將商議,把蕭寶卷這個皇帝趕下台。蕭寶卷是南朝齊第六位皇帝。他為了自己集權和專製,廢殺六位輔政大臣。蕭寶卷的濫殺,引起了大臣和將領們的驚懼。齊太尉陳顯達從九江起兵,聯合徐、兗二州刺史江夏王蕭寶玄的兵馬,一起圍攻建康。平西將軍崔景慧叛亂,裴叔業投魏,齊的南豫州領土丟失。雍州刺史蕭衍看準時機,率領萬人起兵於襄陽。聯合齊皇宗室、荊州府的蕭穎胄共同討伐蕭寶卷。蕭寶融即位於江陵,史稱齊和帝。廢蕭寶卷為東昏侯。

蕭衍有擁戴之功,齊和帝蕭寶融授蕭衍為大司馬,掌管中外軍國大事,還享有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讚拜不名的殊榮。再後來,齊和帝封蕭衍為梁王。蕭衍的權力欲大,也想當皇帝了。蕭衍按捺自己的野心,先以齊和帝之名,剪除了湘東王蕭寶晊兄弟,殺掉齊明帝其他兒子。斷絕了齊王朝群臣的其他的念頭。然後,就想廢齊和帝蕭寶融,蕭衍自己做皇帝。先讓他的弟弟在民間傳播民謠“行中水,為天子”,臣民聽了,以為蕭衍有天命。

範雲和沈約聽了民謠,知道蕭衍的心思,便聯合中領軍夏侯祥,逼齊和帝蕭寶融禪位給蕭衍。蕭衍接到齊和帝禪讓的詔書,還假惺惺地謙讓了三次。群臣又勸進了三次,齊和帝再下詔禪讓。這樣,很會演戲的蕭衍才“很無奈”地登上了帝位。史稱梁武帝。改國號“梁”。齊朝至此宣告滅亡。梁武帝封“禪位”了的蕭寶融為巴陵王。

沈約擁戴有功,梁武帝也不虧待他。他又給梁武帝建議“不可慕虛名而受實禍”。蕭衍就派親信鄭伯禽送給年僅十五的蕭寶融一大塊生金,逼他吞金自殺。已經“禪位”的蕭寶融(齊和帝)雖然年少,但風采不減帝王貴種,朗言說:“我死不需金,醇酒足矣”。

鄭伯禽一看廢帝如此“配合”,也很高興,便弄來一大壇美酒。蕭寶融年少明達,神情怡然,大碗狂飲,沉醉不省人事。鄭伯禽見此狀,快步上前,掐死了這位十五歲的龍種美少年。

沒有人知道,齊和帝大碗狂飲時的心情如何?但史家對他的評價卻很高:“和帝晚隆,掃難清宮。達機睹運,高頌永終。”(和帝在齊朝末期能夠興隆一時,掃除了艱難,清理了宮廷。他能夠明達徵兆察知運數,這樣的結局也很值得後人傳頌)。齊和帝能得到史家這樣的評價,是不是比蕭衍的評價還要高?

梁武帝當了皇帝,但愛讀書的好習慣一直保持著。他喜歡讀書,卻沒學到優秀的品德,以致於他落得一個敗國破家、被活活餓死的下場。

他還是一位佛教徒。他以舉國之力弘揚佛法,廣建佛寺,大造佛像。每次布施耗費千萬銀兩。他還脫下龍袍,穿上法衣,舍身寺院。眾臣用數以億計的巨額來贖回蕭衍的真身,蕭衍才“迫於無奈”地起駕回宮。

蕭衍是先習儒,再奉道,後入佛。當時有原天竺國王子達摩祖師泛海來華,傳揚佛法。癡迷於佛法的梁武帝蕭衍熱情接待了達摩祖師,並自以為得意地問:“朕即位以來,造寺、寫經、度僧不可勝數,有何功德?”達摩如實回答:“並無功德”。

梁武帝驚問道:“何以並無功德?”。達摩答:“你這隻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雖有非實。”。武帝又問:“如何是真實功德?”。達摩說道:“淨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於世求。”。達摩祖師實是批評梁武帝尋佛法不如說是尋功德,欲心不滅,佛法難求。梁武帝領悟不了達摩話裏的玄機,便覺得寡淡無味。達摩覺得話不投機,決定離開南京北上。

蕭衍就是這樣的一個皇帝,麵對侯景舉兵反叛,這個震驚朝野、改變華夏曆史的重大事件,梁武帝卻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力量。他沒有聽從大臣們關於調兵遣將、抵禦外族入侵的建議,隻是下令沿途各州府自行抵抗侯景的叛軍。梁武帝輕蔑地認為侯景是陰溝裏的小泥鰍,翻不出什麼大浪來的。但事實證明,梁武帝對侯景的判斷,真是大錯而特錯!

侯景何許人也?侯景,字萬景。北魏懷朔鎮(今內蒙古固陽南)鮮卑化羯族胡人。因左足生有肉瘤所以行走不穩,但是擅長騎射,驍勇好鬥,做過鎮功曹史。羯族與匈奴在血腥的報複中被基本殺絕。不幸的是,一支萬人的羯胡部落,因為向北投降鮮卑人而保留下來。這支羯人在鮮卑人的統治下以打仗為業。羯胡人本係蠻荒之域,未有文化教養,還保留著原始的食人獸性。他們喜好殺戮,泛濫奸(yin)。從某種意義上說,羯人還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民族。充其量,羯人算是一個在人類進化史上非常落後的人種。

侯景叛軍裏有800多個金發碧眼的野蠻羯人,與其他胡人不同的是:其他胡人往往是屠殺或者閹割漢族男人,霸占漢族女人。而羯人不僅屠殺男人,而且喜歡破壞女人“陰器”,吃掉女人。羯人長途作戰,不帶糧食。直接把女人先奸後殺,然後把女人的肉體或烤或煮當作“軍糧”來吃。這些野蠻殘暴又沒文化的羯人,如同野獸一般,全身都長滿了很長的毛,五大三粗,壯實有力。騎著大馬,揮著彎刀,呼嘯成群,揮刀亂砍。沿途百姓蜂湧而逃,官兵無力抵抗。這落後野蠻的羯人不識漢字書籍,隻認得金錢和美女。逢人便殺,遇女便奸。奸後還剖腹掏心煮食;民居裏凡是值錢的東西,都搶劫一空,甚至花衣短褲,他們都要搶了去,胡亂裹纏在身上。又放火燒掉民居。所過之處,一片狼煙和廢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