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導讀
19世紀下半葉,美國有一個叫弗蘭克·鮑姆的小男孩,他從小體弱多病,在父親的莊園中度過了整個童年。他喜歡聽寓言、神話、民間傳說和童話故事,喜歡漫無邊際地幻想。可是等他自己當了父親,在給孩子們講故事的時候,發現他以前聽過的故事有太多可怕的情節和道德訓誡。他想讓孩子們自由快樂地成長,於是開始自己編故事,創作出了《綠野仙蹤》。此書在1900年一經出版就大受歡迎,緊接著被搬上了音樂劇舞台,此後又被美國好萊塢拍成電影。應小讀者們的強烈要求,鮑姆又為這個故事創作了13部續集。而他創作這一係列故事的主要目的隻是“為了愉悅孩子們”,他希望“這個故事中沒有悲傷和噩夢,隻有驚奇和喜悅”。他不但是一位優秀的父親,同時也被譽為“美國童話之父”。
《綠野仙蹤》是美國兒童文學協會評選的“美國最偉大的十部兒童文學名著”之一,也是美國教育協會推薦的“最佳童書”之一,是20世紀美國兒童文學史上廣受讚賞的童話,已經暢銷了100多年,是名副其實的“百年經典”。
故事的小主人公多蘿茜生活在堪薩斯大草原,要知道那可是個被灰色籠罩著的地方,她的叔叔和嬸嬸已經被這灰色的地方剝奪了生活的色彩,臉上已經沒了笑容。但是多蘿茜總是能發出銅鈴般悅耳的笑聲,她絲毫不感覺這個地方枯燥乏味。正因為她是這樣一個樂觀的孩子,所以在龍卷風把她和小狗連同房子一起吹到陌生的奧茲國找不到回家的路時,她沒有坐在地上大哭,而是樂觀地踏上了前往翡翠城的路,還在路上結交了許多朋友:想要大腦的稻草人,想要一顆心的鐵皮伐木人以及想要膽量和勇氣的膽小的獅子。
稻草人雖然沒有大腦,但是緊急時刻總能想出巧妙的辦法化險為夷,他從來不缺智慧。鐵皮伐木人雖然沒有心,但是踩到一隻爬行的甲蟲都會悲傷得流淚,他從來不缺善良。膽小的獅子雖然沒有勇氣和膽量,但是遇到危險的時候會讓夥伴們先走,自己斷後,他從來都不缺勇敢。多蘿茜和三個小夥伴為了各自的目標前往同一個目的地,每個人的才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殘缺的個體成為了堅不可摧的整體。因此,他們穿越了致命的罌粟花田,消滅了邪惡的西方女巫,躲過了會捉人的樹,打敗了巨大醜陋的怪物,飛過了難纏的岩石怪人……在這個過程中,小夥伴們的身心也得到了磨礪和成長,那些他們自己原以為欠缺的東西也在旅途中一點點找到了。
你是不是也想變得更加善良、勇敢,更有智慧?你是不是也想收獲純真的友誼?你是不是也曾為缺少某些東西感到困惑和迷茫?那就讀一讀這本《綠野仙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