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破譯情緒的故事(1 / 2)

偉大的雅典哲學家蘇格拉底給予了我們古老的智慧,他告訴我們,發現現象的原因並不一定能同時揭示它對我們,以及對我們的生活的意義。大約在公元前399年,在臨死之前,蘇格拉底閱讀了一本當時傑出的科學家阿那克薩哥拉(Anaxagoras)寫的書。他聽說阿那克薩哥拉發現了一種被稱為nous(心智)的元素,它可以解釋萬事萬物的本質。蘇格拉底希望在那本書的幫助下解開關於存在的謎題。然而當他意識到nous隻是影響自然界元素(比如空氣和水)的一種力量,不可能讓他更多地了解生命的意義時,他很失望。科學並不是通向自我認知的道路。

如何收集科學知識,以便學會怎樣生活或者怎樣了解自己?在新千年裏,這個問題的緊迫性絲毫未減。在我研究生快畢業的時候,偶然讀到了一篇很有啟發性的文章,是從德國社會學家兼哲學家馬克斯·韋伯(Max Weber)1918年的演講轉錄過來的,題目是“以科學為職業”。根據這一題目,我以為文章中會表現出與我一樣的研究熱情。在文章中,韋伯對年輕的學生們講述了科學對個人問題和生活中更廣泛問題的意義與價值,但其中的教益並不很令人鼓舞。在韋伯看來,科學的作用是讓人逐漸形成知識性的理性化,他使用的詞是“醒悟”(dintment)。是的,科學意味著人類的進步,但它並不是生活充滿存在性意義的同義詞,因為科學隻教會我們如何“憑借計算”來主宰生活。這篇文章激起了我強烈的反應。科學怎麼可能是毫無意義、毫無價值的呢?

我對科學的驚歎並未因此而受影響,但韋伯提出的關於科學如何幫助我們理解生活、理解我們自己的問題卻一直在我心中回響著。

事實上,在將近一個世紀之後,這個問題對我們來說變得更加緊迫了。如今我們生活在科技無處不在的世界裏。大量有關大腦的信息告訴我們,對我們最重要的是神經元的網絡,如果能搞明白神經元的工作原理,我們就差不多搞明白自己究竟是誰了。人們滿懷熱情地相信,破譯大腦的密碼能讓我們繼續秉持古老的格言“認識你自己”,來證明蘇格拉底錯了,因為我們可以用科學解釋我們的存在,甚至解釋最私密、最朦朧的領域:情緒。

然而,大腦的神經元腳本真的能告訴我們情緒是什麼嗎?

這本書就像一本故事集,彙總了有助於回答這個問題的故事。在揭示神經科學對情緒的研究成果的同時,我也會告訴你,在我的研究和生活中,這些發現對我有什麼意義。我會一章一章地揭露,情緒的神經潛台詞什麼時候能夠使情緒的某些特性變得清晰鮮明,什麼時候它們隻是我所感受到的情緒的附屬物。那些有關憤怒、內疚、恐懼、悲傷、快樂和愛的故事將會為我們展現出情緒紛繁多彩的神經機製是如何令人驚歎不已,又如何留給我們一些未解之謎的。

偉大的雅典哲學家蘇格拉底給予了我們古老的智慧,他告訴我們,發現現象的原因並不一定能同時揭示它對我們,以及對我們的生活的意義。大約在公元前399年,在臨死之前,蘇格拉底閱讀了一本當時傑出的科學家阿那克薩哥拉(Anaxagoras)寫的書。他聽說阿那克薩哥拉發現了一種被稱為nous(心智)的元素,它可以解釋萬事萬物的本質。蘇格拉底希望在那本書的幫助下解開關於存在的謎題。然而當他意識到nous隻是影響自然界元素(比如空氣和水)的一種力量,不可能讓他更多地了解生命的意義時,他很失望。科學並不是通向自我認知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