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短暫的,隻是無限時空中一段有限的時間而已,在有限的時間中展現生命最華美的風姿,才是對上天最大的回饋。
人生總是那麼短暫,有時候心懷夢想,想要按照計劃去實行,可是似乎計劃還沒有定完,一段青春的歲月就這麼溜走了。不知不覺,人生已經到了暮年,也許轉眼間,就虛度了所有美好的歲月,走到了人生的盡頭。每天都有無數生命像流星一樣劃過天際,消失在茫茫夜空當中。其中滋味,是哀歎、漠然,還是反思或愛惜?
世間最珍貴的東西,不是金錢、不是名利,而是寶貴的生命。生命是短暫的,隻是無限時空中一段有限的時間而已,在有限的時間中展現生命最華美的風姿,才是對上天最大的回饋。
某報刊上曾發表過這樣一篇關於生命的文章:
一個炎熱的上午,蟬發表了他的第一篇作品。他講到世事:炎熱。
同一天11時,他還在鳴叫,並沒有改變他的調子,而且擴大了他的主旋律。他講到清晨:愛情。
在酷熱的午後時分,當愛情與炎熱帶來的傷感動搖了他時,他心靈的交響樂進入了偉大的樂章,於是他說:死亡。
但是這事還沒有結束。晚餐以後,他把炎熱、愛情、死亡編織成最後一節,比其他各節更為精妙,而且沒有那麼嘈雜。他還掌握了最後一個英雄般的單音節詞,他回憶著說:生命。
生命,即使短暫如流星,隻要學會珍惜,也仍能讓它在一刹那間留下最美的弧線;生命,即使短暫如火焰,也仍能在它燃燒的過程中釋放最灼熱的溫度。珍惜生命也就意味著珍惜短暫的時光,唯有如此,才能讓生命之花在盛開的時刻綻放得更加動人與璀璨。
當代作家畢淑敏在16歲時離開北京到西藏阿裏當兵,那段時光是她記憶中最深刻的人生轉折。她對農村的想象空間僅限於住土房子、吃窩頭,而到了阿裏之後,她才覺得自己被嚇壞了:零下40多度的酷寒、海拔5000米以上帶來的缺氧、八九個月接不到任何信件、吃不到任何蔬菜……那時的她才真正感覺到,人的生命實在太脆弱了,因為要時時麵對死亡。
由於那裏沒有任何娛樂,沒過多久,幾個人連話都說盡了。她常常一個人坐在冰雪中,一坐就是幾個小時,後來她回憶說,自己像是麵壁一樣。但她卻沒有被那種惡劣的環境所嚇倒,而是在看冰雪的時候想了人生中的許多問題:人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她決心要把自己的一生過得有趣、有意義,還要於他人有益。
有人曾經對她的作品做了專門研究,發現畢淑敏用“生命”“死亡”,特別是“溫暖”這樣的詞彙特別多。她解釋說:“大概是因為我當年被凍怕了。不管怎麼說,後來我的作品總是要把自己在高原所體驗到的生命的寶貴,傳達給他人。那是在我長篇小說裏一以貫之的主題——愛惜生命。”
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愛惜生命。因為生命是上天對我們的美意,能夠擁有生命是當下最大的圓滿。人的生命是一朵盛開的花朵,可以絢爛輝煌,香氣襲人;或者蒼白暗淡,寂寂無聲,一切在於我們是否珍惜。生命也是脆弱的,麵對如此脆弱的生命,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不虛度任何一天。
【寫在人生扉頁】
珍惜生命也就意味著珍惜時間,每一段有限的生命都是由零散的時間堆砌而成。我們在短暫的生命中肆意展現自己,才讓人世間多了許多獨特而美妙的風景。上天賜予我們生命,我們演繹著其動人的本質,在這樣的愛惜之中,生命才會獲得圓滿與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