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0章 在燈光下反思時光的無常(1 / 1)

生命的質量不在於其長短,不在於能夠滿足多少的物質需求。

母親讓孩子拿著一個大碗去買醬油。孩子來到商店,付給賣醬油的人兩角錢,醬油裝滿了碗,可是提子裏還剩了一些。賣醬油的人問這個孩子:“孩子,剩下的這一點醬油往哪兒倒?”孩子說:“請您往碗底倒吧!”說著,他把裝滿醬油的碗倒過來,用碗底裝剩下的醬油。碗裏的醬油全灑在了地上,可他全然不知,捧著碗底的那一點醬油回家了。

實際上,很多人都在扮演那個故事中的孩子,自作聰明地企圖把碗的全部空間都用上,期望可以把醬油全都拿回家,最後卻因小失大,捧回家的卻隻是碗底的醬油,而碗裏麵的醬油已灑光了。有時候,我們潑灑的並不是醬油這類可見的東西,如果一味貪多,恐怕我們會錯失許多原本彌足珍貴的東西。

而上麵那個孩子的故事其實並沒有結束。孩子端著碗底的醬油回到家裏,母親問道:“孩子,兩角錢就買這麼點醬油嗎?”他很得意地說:“碗裏裝不下,我把剩下的裝碗底了。你著什麼急呀,這麵還有呢!”說著,孩子把碗翻過來,碗底的那一點醬油也灑光了。很多聽完這個故事的人都會莞爾一笑,覺得這個孩子實在太傻了,不懂得舍棄碗底的那一點醬油,追來逐去,結果什麼都沒有得到。可是,不是還有很多的成年人,因為對財富的孜孜渴求,而喪失了自己生命中許多更為寶貴的東西嗎?

中國香港詩人吳再先生曾經寫過一首詩,叫《數數》,全詩隻有兩行:

我們在燈光下數著錢,

燈光在數著我們的皺紋與白發。

初讀這首詩的時候,覺得非常有意思,好像是燈光和我們做了一個遊戲。可是,再讀的話,就會覺出一些悲涼。這不是燈光與我們的對壘,而是時光與我們的博弈。當我們隻顧埋頭趕路的時候,當我們像故事中的孩子一樣,隻想把更多的醬油、更多的聲望、更多的財富放進我們碗裏的時候,我們常常是不經意間就翻轉了自己手裏的碗。

我們在疲於奔忙間放棄了健康、舍棄了情趣,我們甚至懶於和家人說話,懶於和朋友聚餐,我們的世界都被那碗底醬油所吸引,我們還振振有詞地辯解:自己正是為了改善生活才發生了改變。可是,當我們虛度著時光,消磨著生命的時候,時間同時也看著我們漸漸老去,直到被物質世界所奴役。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物質與財富,而是生命的質量與價值。生命的質量不在於其長短,不在於能夠滿足多少的物質需求,而在於我們以什麼樣的心態來看待生活,在於我們如何用有限的生命創造出更多有價值、有意義、有利於社會和他人的事業。

今天,我們早已走出奴隸社會,可我們的精神卻正經受著一場新的奴役:人們在追求金錢的時候,反而淪為金錢的奴隸,這實在是一種莫大的諷刺。要知道,我們在燈光下要做的事遠不止數錢一種。輔導孩子的功課,在幫助孩子獲得知識的同時,也重溫自己學生時代的快樂;打來一盆熱水,為父母洗腳,能洗去父母半生的勞累;與朋友共品一杯香茗,讀一段詩詞,讓那些感動人心的文字緩緩流入心田,重新感動自己一回。相信任何一種方式都會讓我們在短暫的時光中獲得生命的美感。

時光有限,生命也有盡頭。與其消磨著時光,追求著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不如好好地品味生活,享受一分一秒的時光,讓生命的質量顯出其獨特的質感。

【寫在人生扉頁】

人生在世,空空地來,空空地去。那些我們活著的時候舍不得離手的東西,死去的時候卻也是帶不走的。如果我們無限地追求物質,就不會感到滿足,久而久之,還會產生一種無助的虛空。錢是永遠也賺不完的,而人生卻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時光中反思生命,為自己創造一份最有價值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