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8章 天地遼闊而人生短暫(1 / 1)

生命中的每一刻都是唯一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值得珍惜的時刻。在分分秒秒中享受人生,享受生活,無疑是對生命最大的敬意。帶著愛去欣賞流過指縫的時光,帶著覺察去全身心地品味此刻,保持這樣的態度,才會真正地體悟人生。

在短暫的生命中暢遊,肆意地活在天地間,也不失為人世間最大的智慧之一。

天地如此遼闊浩渺,而我們卻渺小得如同滄海一粟。在這廣袤的天高地闊中,我們有一種恒久不變的情懷,那就是人生短暫,且行且珍惜。在短暫的生命中暢遊,肆意地活在天地間,也不失為人世間最大的智慧之一。

在《遊園驚夢》一書中,於丹教授為大家講述了自己研讀昆曲時的感悟。其中有一段講到悲壯之美,於丹教授說了這樣的話:“看戲初入門是看情節,看到最後是看人性;剛開始看的是場麵,而到最後是看名角,看這個角兒怎麼演活了這出戲。”

“人生如戲”,我們既是戲中的演員也是觀眾,就像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也在橋上看我們,我們裝點的是彼此的夢。我們在這無限的時空裏,微如塵埃,滄海一粟,實在不該再庸庸碌碌地過一生。中國文人常常將這份蒼涼寫進詩詞中,張若虛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隻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劉希夷說:“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詩人們常常感歎,宇宙無窮而人生有限,天地遼闊而人生短暫。這是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是將生命濃縮成一杯美酒後的微苦與甘甜。

當然,麵對同樣廣闊的人生,也有人可以看淡人生中的很多事,因為短暫,所以懂得珍惜當下的幸福,忘記生死,忘掉名利,做一株幽然的忘憂草。

《莊子》中有:“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終;受而喜之,忘而複之;是之謂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謂真人。”這段話的意思是,不忘記自己從哪兒來,也不尋求自己往哪兒去,承受什麼際遇都歡歡喜喜,忘掉生死,像是回到了自己的本然,這就叫做不用心智去損害大道,也不用人為的因素去幫助自然。這也就叫“真人”。

在莊子看來,這就是人生活的價值。不去追究最初的動機是什麼,也不要追求結果怎麼樣,忘記無始無終的時空觀念,對現有的生命悠然受之,天冷了就穿衣服,天熱了就脫衣服,受而喜之,順其自然,活在當下。

之所以總是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煩惱,是因為我們總是生活在過去或者未來,而忽視了我們生活的當下。一個真正懂得“活在當下”的人便能快樂來臨的時候就享受快樂,痛苦來臨的時候就迎接痛苦,在黑暗與光明中,既不回避,也不逃離,以坦然的態度麵對人生。其實,人生是否美滿,隻是一念之間。

人們無法阻止時空的腳步,但是可以決定自己走到哪裏,不同的隻是選擇的方向。人生就像一場旅行,每個人都隻是一個過客,有出發的起點,也有結束的終點。和那些高山流水相比,日月星辰相比,明月清風相比,我們的生命實在短暫而微小。於是在這遼闊天地和短暫人生中,就不免生出些許悲涼。如果我們不在乎永恒,隻在乎的沿途的風景和看風景的心情,說不定,我們可以更加愉快地走完人生路,盡情地享受生命,在遼闊的天地間自由馳騁。

【寫在人生扉頁】

人生是短暫的,但正因如此,我們才更應該珍惜眼前的每一分每一秒。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不拘泥於任何形式與教條,把自己與天地聯係在一起,這樣的人生才別具意味。